高管互怼24小时收场:中国品牌内卷下的危机公关样本
当姚飞在抖音粉丝群甩出"烂车一台"的暴论时,可能没想到这场高管口水战会成为中国汽车圈的年度公关教材。从5月11日晚间舆情爆发,到5月12日下午双方握手言和,这场闹剧的收场速度比星耀8的零百加速还快——仅用24小时就完成从互撕到和解的全流程 。
一、键盘后的商战:当高管亲自下场肉搏
事件的导火索藏在两款插混轿车的配置表里。吉利银河星耀8带着12.58万的起售价,用5米车长和130km纯电续航,把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门槛劈到新低。而奇瑞风云A9的预售信息显示,这款定位相似的车型预计定价10万级,但上市时间比对手晚半个月 。
这种贴身肉搏让营销副总姚飞选择铤而走险。在名为"A9创始人版车主群"的私域阵地,这位曾操盘欧拉品牌的营销老将,直接甩出"烂车一台"的评价,配以"二排挤得很""音响烂"等具象化吐槽。这种看似私密的群聊截图,却在3小时内冲上微博热搜 。
二、危机公关的教科书:从舆情爆发到握手言和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的应对堪称行业标杆。当舆情监测系统在12日凌晨亮起红灯时,吉利公关团队没有选择连夜发声明,而是等到了工作时间的正常沟通节奏。上午10点,杨学良与奇瑞营销总经理李学用完成高层对话;下午15时,双方同步发布处理声明 。
这种默契背后藏着中国车企的生存智慧。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2025年,任何品牌互撕都可能演变成"鹬蚌相争,外资得利"的局面。杨学良那句"共同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看似场面话,实则是经历特斯拉价格战后形成的行业共识 。
三、流量时代的囚徒困境:高管该不该当网红?
事件中的两位主角,恰是车企高管网红化的两个极端样本。杨学良的微博运营策略始终保持着"官方发言台"的克制,而姚飞的抖音账号"姚远方"却充满个人化表达。这种差异在危机时刻显露出截然不同的后果——前者轻松控制舆论走向,后者被迫设置账号私密 。
这种现象折射出汽车行业的传播困局。当产品同质化加剧,部分企业开始鼓励高管打造个人IP,试图用"真人设"突破传播屏障。但这次事件证明,高管个人账号既是营销利器,也是随时可能爆炸的舆情炸弹 。
四、竞品攻击的边界:从参数对比到人身诋毁
在星耀8的上市发布会上,吉利曾用16组数据公开对比某日系竞品,这种硬核对比尚属行业惯例。但姚飞的"烂车"定性已经突破商业底线,其评价既无实测数据支撑,也未注明个人主观感受,本质上是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试探 。
这种越界行为背后,是新能源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绞杀的现实压力。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Q1插混车型市场份额同比激增82%,但TOP10车型销量差距已缩小至千辆级别。在这种贴身缠斗中,个别企业开始游走于灰色地带 。
这场24小时收场的闹剧,给狂奔中的中国新能源车市踩了脚急刹车。当我们在为自主品牌的崛起欢呼时,也该警惕"内卷"演变成"内耗"。毕竟,真正的战场不在高管的朋友圈,而在全球消费者的车库里。这场风波留下的最大悬念或许是:当下个月风云A9上市时,消费者会用钱包投票给产品力,还是用记忆投票给商战戏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