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咱就来拆解拆解特斯拉这台戏!
这电动车界曾被捧上天的“角儿”,最近的戏码,有点儿走味了!
怎么说?
七月廿四,特斯拉那份财报一出,车市里头立马像油锅里滴了水,炸了!
进账少了,车也滞销了,这可是关乎身价的大事体面!
营收腰斩,利润跳水,交车数量也蔫了。
这明晃晃的数据一摊开,谁瞧了不替它暗自叫苦?
想当年,特斯拉那可是搂着钱睡觉的主儿。
现在呢?
马斯克放风,要捣鼓平价电动车,奈何市面不买账,股价随声俯冲。
这事儿,怎么形容呢?
就好比你惯吃山珍海味,突然让你啃窝窝头,这落差,一般人能顶得住?
特斯拉眼下这局面,真叫一个千疮百孔。
单单是卖车收入滑坡,倒还能找补,毕竟这年头竞争激烈嘛。
可电池储能这块业务也跟着走下坡路,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更叫人心里没底的是,兜里的银子见了底,和去年比,足足少了八成多!
这…几乎伤到了筋骨!
有圈里人更狠,直接给特斯拉贴了个“漏斗”的标签,说再怎么修补也是枉然。
美利坚那边政策收紧,国内市场也跟着凉凉,就连过去能生钱的碳积分,也折了一半。
这真真是祸不单行!
马斯克也坐不住了,在电话会议上公开认错,说自家的车卖得忒贵了。
这话倒是实在,所以,他盘算着推出一款更亲民的车型,内部代号E80,说白了就是简化版的Model Y。
内饰料子降个档次,电池容量缩水一些,把价格压到15万上下。
慢着,15万?这价码听着挺诱人,可细细一品,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要知道,之前他们可是扬言要推出一款更低廉的车型,结果半路夭折!
现在只能在老款车型上做文章,总感觉缺了那么股劲儿。
更何况,他们的工程主管还放话说,得等到年底才能实现量产。
这背后,是不是藏着什么难言之隐,比方说跟美方的税务政策有牵扯?
咱国内市场,如今成了特斯拉眼里的“香饽饽”。
但Model Y上半年的销量不尽如人意,让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抢走了不少风头。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特斯拉也琢磨出个对策:亲民的E80主攻家用,高配的Model Y L,则要与理想L9正面较量。
有意思的是,理想的老板李想还特地发文,吆喝自家的五座车型,蔚来也紧随其后,发布新品,这架势,仿佛要组团来瓜分特斯拉这块蛋糕。
平心而论,特斯拉近些年鲜有新作问世。
反观比亚迪、极氪等厂商,早已迭代了好几代产品。
特斯拉的车,除了拉长续航,换个轮毂,创新方面着实乏力。
眼下,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都出现颓势,在欧洲败给大众、奥迪,在它的老家美利坚也开始面临困境。
这…莫非是英雄也有迟暮时?
更教人忧心的是,新款E80自身也存在一些短板。
同样是十五万左右的价位,比亚迪宋PLUS充电更快,小鹏G6带有激光雷达,而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连国内高架都难以应付。
这…有点儿班门弄斧了。
更糟糕的是,特斯拉的保费高于同行,维修耗时更长,二手残值也落了下风。
一位汽车经销商跟我吐露,现在的小年轻更青睐本土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的金字招牌,已经大不如前了。
这话说得,真是一语中的。
有分析人士认为,E80的未来走向,大致有三种可能。
一是初期销量尚可,但利润会被摊薄。
二是到二零二六年,国内品牌推陈出新,特斯拉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萎缩。
三是如果自动驾驶和电池技术没有实质突破,特斯拉很可能沦为电动汽车界的大众,规模庞大,却没了核心竞争力。
目前,特斯拉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优势,也受到挑战。
上海工厂固然产能惊人,但比亚迪已然在巴西设厂,搞本土化生产,而特斯拉在印度,依旧只能仰仗进口。
一位汽车业高管直言,特斯拉靠两款车型打天下的模式,难以为继,唯有加快新品研发,方能突出重围。
特斯拉发布财报当日,上海工厂挂出了这样一条醒目的横幅:“汽车终将消逝,移动机器人永生”。
然而,他们眼下更应该关注的是实际问题,那就是,这款精简版的车型,能否助其安然过冬?
归根结底,特斯拉当下所处的境地,着实不容乐观。
一面是老牌劲敌环伺,新晋势力崛起;另一面是自身产品后劲不足,市场布局略显迟缓。
那么,特斯拉这回以价格换取市场的策略,究竟能否奏效?
这款简化版的E80,能否在中华大地站稳脚跟?
特斯拉的未来,又将驶向何方?
坦白说,我也不敢妄下断言。
市场瞬息万变,谁又能准确拿捏未来的走向?
但有一点是确凿的,特斯拉若想守住领先地位,就必须加快创新的步伐,拿出更具诱惑力的产品,同时,还要更加融入市场,深入洞悉消费者的心声。
诸位看官,你们觉得特斯拉这回能化险为夷吗?
或者说,你们更看好哪家新能源车企呢?
不妨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