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各家新势力品牌都纷纷发布了自家7月销量数据,但是这些品牌的销量数据你真的能看懂吗?今天就带你看看各家销量数据里都有哪些“道道”。
零跑汽车:50129台
零跑7月份首次突破月交付5万台,同时应该也是新势力单一品牌达成月销5万的唯二品牌,上一家是理想汽车。可以说,零跑的这个销量成绩相当的出色,继3/4/5/6月之后,零跑又一次拿下了新势力月销第一。
但是,根据7月每周的交付量来看,从6月30日到7月27日零跑一共交付了3.49万台,那也就是说7月28日到7月31日这四天零跑完成了剩余约1.5万台车的交付,这显然是有些不合常理。如果按照正常的交付节奏,月末这几天的交付量估计也就在0.5万台左右,那还有一万左右的差额在哪儿呢?
答案或许在海外。其实零跑的交付数据中是包含了出口的,那也就是说零跑7月份这5万台交付量中可能含了1万台左右的出口销量。所以在月销数据上,零跑其实抖了个聪明。
当然,无论怎么拆解这1.5万台的销量,都不可否认零跑今年一路高歌猛进,连续5个月拿下新势力单品牌销量第一,充分验证了零跑汽车“半价理想”这套打法的正确性,很土,但有效。
当然,零跑的隐忧在于目前的产品线全部分布在10~20万这一区间,且目前C10和B10、C11和C16都是高度重叠的产品,所以一旦该细分市场被“塞满”,零跑势必要突围。目前零跑D系列产品已曝光,新车将定位于全尺寸SUV,冲击30万价位的旗舰产品。
但是,目前很多消费者对于零跑车型的价格已经形成了一个心理阈值,零跑一旦推出20万以上的产品,恐难获得消费者认可。这个潜在问题或将成为未来制约零跑进一步向上发展的关键。
鸿蒙智行:47752台
鸿蒙智行47752台的成绩相当不错,但别忘了,这是四个“界”的总销量。其中,问界一家在7月便交付了40753台,也就是说智界、享界、尊界三个“界”合计只交付了6999台,平均下来每家不到2500台!考虑到尊界S800的定位,其销量大概率在三位数,那么智界、享界的销量应该都在3000台左右。
这其实暴露出了目前鸿蒙智行最大的问题:问界火热,是销量的绝对主力,而其他“界”不温不火,甚至有些失败。这样的现象反映出两点:
消费者眼中只有问界=华为。因为从华为“造车”开始,就与问界深度绑定,大部分最新的技术都会率先在问界身上落地。目前,也仅有问界具备相对完善的产品体系,其他“界”仅靠着一两款产品苦苦支撑。
“华为”并非万金油,不是谁家搭上“华为”二字就能销量起飞。最简单的道理,所谓“物以稀为贵”,以前能用上华为智驾、华为鸿蒙座舱的车企的寥寥无几,现在则是遍地开花,奇瑞、北汽、江淮、长安、岚图、上汽、广汽……华为品牌带来的赋能被极大地稀释了。
不过对于华为来说,手握华为智驾和鸿蒙座舱两大“杀手锏”,相较于一两个品牌的成功,成功树立行业遥遥领先的形象,从而服务更多主机厂,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成为汽车产业电气化时代的“博世”才是其终极目标。
小鹏汽车:36717台
小鹏汽车近几个月的销量都非常稳定,基本都稳定在3.3万台以上。自从去年小鹏MONA M03成功引爆之后,小鹏的销量就开始渐趋稳定。
但小鹏的问题在于,其销量中有近一半销量来自于M03,其次是P7+。原本寄予极大期望的小鹏G6月销仅徘徊在五六千台左右。而7月初刚上市的小鹏G7,本月似乎并未给小鹏带来明显增量(小鹏6月交付量:34611台)。其实目前的局面隐隐透露出:小鹏或许已经在不自觉中陷入了“低价泥沼”。
考虑到G7与G6在产品定位上太过接近,如果终端不能从价格上进一步拉开差距的话,会让二者的销量相互牵制,从而导致两车销量双双疲软。
小鹏汽车接下来的重点车型自然是新款P7,这款车的前景之前我已经简要分析过了,大概率不会成为爆款。而小鹏的增程车型预计最快要在明年初上市,此前小鹏已经发布了其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可以让增程车辆的纯电续航达到430km,这无疑将会是小鹏首款增程车型的最大看点。
但是关于增程,我一直强调它不是“万金油”,小鹏的增程车型能否卖爆还要看整体的总和产品力。
理想汽车:30731台
理想汽车今年的销量远未达到理想官方预期,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有20.3万多台,月均3.3万台左右,这与其定下的全年64万台(下调后)销量目标相去甚远。
更糟糕的是,理想目前难以摆脱颓势,7月份销量进一步下跌,仅3万出头。
7月29日上市的理想i8,基本要被宣判“失败”了,李想本人或许无论如何都没想到,i8的上市会经历一场与MEGA如出一辙的巨大负面。理想i8负面的根源在于一场反常识的碰撞测试,这一次,理想怨不了任何人。
理想下一款重磅车型是第二款纯电SUV——i6,很难说这款车能否绝地反击。只是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i6与i8、甚至与MEGA其实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理想原本的设想其实和L系列打法一样,先推出最高端车型定调、获取热度、打开销量,然后向下兼容,这套打法只要第一炮能够打响,那么基本百试不爽。
但可惜的是,理想MEGA失败了,i8也遭遇了滑铁卢,这些都在快速消耗用户对于理想纯电产品的信任度,所以i6的命运似乎也已经显而易见。并且,理想L系列也会受到牵连,再加上市场中同类型竞品越来越多,L系列的竞争力也会逐渐下滑。
当然,理想不是毫无机会,只不过在i6身上,理想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否则一旦i6失败,那么理想纯电战略恐怕就要全面崩盘了。
蔚来:21017台
在理想、小鹏,甚至零跑都找到破局之法后,蔚来却始终深陷销量、亏损泥潭。
7月份,蔚来21017台的交付量落后了对手一大截,更扎心的是,在这2万出头的销量中,蔚来品牌12675台,乐道品牌5976台,萤火虫品牌2366台,作为新势力“元老”,这样的成绩真的有些摆不上台面。
其实蔚来的问题根源在于:过分高估了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以为自己十年高端服务、坚守换电就能够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溢价买单。但显然,消费者不买账。
而为了保持蔚来高端的定位,蔚来不惜花重金打造了乐道、萤火虫两个子品牌,去冲击十万、二十万级的市场,但即便如此,蔚来的架子还是没有放下。
11.98万起售的小型车萤火虫,到底想卖给谁?在宝马MINI、奔驰Smart等精致小车都已经被市场抛弃的当下,蔚来又凭什么可以重振这一细分市场?而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打造一个个性化品牌,那么对于当前依旧还在大幅亏损的蔚来来说显然不合时宜。
而乐道则面临一个非常朴素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当我询问身边的人是否会购买乐道时,不少人会给出这样一个回答:我如果买乐道的话,别人只会认为我是因为买不起蔚来才选的乐道。这种潜在的消费情绪看似不起眼,却也能致命。
当下,蔚来“全家的希望”又都落到了乐道L90身上。客观地说,从产品角度来看,乐道L90配置、价格都已经给足了诚意,性价比非常高。
但是,乐道L90真的能火吗?
这个答案或许要放到三个月之后再来讨论。
小米汽车:超30000台
关于小米,没什么太多说的,因为小米这波,真的站在了大气层。
新势力十年,很庆幸,看到这些新势力品牌能够走到今天。因为新势力的出现,他们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产物,也加速推动了中国汽车向电气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变。只是十年已过,即便是活到今天的这些新势力,也都依旧面临着诸多考验与挑战,甚至于生死存亡的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