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车在中国遇冷,德国车销量好,日本车表现稳

其实聊到韩国车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艰难这个事儿,很多人心里可能都纳闷。

不是说现代起亚在全球卖得还挺猛吗?

人家2024年全球销量都排第三了,怎么在中国就越来越不行了?

你看德国大众、宝马在中国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日本丰田、本田那也是常年热销,可韩系车却是节节败退,甚至快要被边缘化了。

韩国车在中国遇冷,德国车销量好,日本车表现稳-有驾

这个事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我觉得说白了,其实就是韩国车没把中国市场真正当回事,再加上自身实力也就那样,碰上中国汽车产业突飞猛进,韩国车一下就掉队了。

先说说当年韩系车刚进中国的时候,其实开局还不错。

那时候中国汽车市场刚刚起步,大家都想买个合资车,可德日品牌贵,国产又不太靠谱。

现代跟北汽搞了合资,起亚跟东风也合作,主打一个“便宜合资”。

比起大众、丰田的同级车型,韩系车价格低一点,样子也新潮点,年轻人看着觉得挺有面儿。

你像北京现代的索纳塔、悦动、伊兰特,十几万就能买到,性价比确实还可以。

那会儿韩系车在中国能卖出一年好几百万辆,占集团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这种成绩放在今天简直不敢想。

但好日子没几年,从2017年开始就不行了。

先是碰上萨德事件,大家对韩国品牌有点抵触情绪,销量直接就掉下去了。

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真正让韩系车口碑崩盘的,其实是质量和技术问题。

比如菲斯塔、途胜这些主销车型,出了不少毛病。

韩国车在中国遇冷,德国车销量好,日本车表现稳-有驾

有的车安全性不达标,撞一下A柱都弯了;有的发动机毛病多,机油增多,召回了几十万辆,问题也没彻底解决。

车主用着心里不踏实,慢慢地大家就不太愿意买韩国车了。

原来买韩系车图个省心,结果毛病比国产车还多,那谁还买?

除此之外,韩系车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一直不够。

你看人家大众、丰田,直接在中国建研发中心,合资品牌跟中国合作方一起开发新车,很多技术本地化了。

再比如大众现在跟小鹏搞智能化合作,日本车也跟比亚迪一起研究电池。

这种“入乡随俗”的做法,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胃口。

但现代起亚呢?

核心技术都优先给欧美市场,中国这边就是“油改电”,拿些过时的技术糊弄事儿,配置也不如国产车。

你花十几万买个韩系车,发现比亚迪、吉利的车配置更高、动力更好、价格还便宜,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选哪个。

这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太快了,韩系车跟不上节奏,慢慢就被甩开了。

还有一个事儿,韩国车在中国市场是“双标”。

韩国车在中国遇冷,德国车销量好,日本车表现稳-有驾

比如途胜L这个车,北美卖的是8AT变速箱,国内却给你个7速干式双离合。

大家都知道双离合容易出毛病,平顺性还差,这跟在中国市场不重视没啥区别。

再说安全性,国外版本能拿五星,国内就缩水,这种事儿被车主扒出来后谁还敢买?

中国消费者现在不是二十年前啥都不懂,你要是敢糊弄,分分钟给你扒个底朝天。

厂家这种做法,等于亲手把市场让给了国产品牌。

韩系车在中国的渠道和服务也一直跟不上。

你看起亚这么多年,售后网点还没铺满全国,一百多个地级市都没有服务站。

车主买了车,保养修理都得跑大老远,谁受得了这个?

反观比亚迪、吉利这些国产品牌,服务网络铺得密密麻麻,二三线城市随便找个店就能修。

这种便利性差距,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买车的决策。

你让买车的人选,肯定优先选服务方便、售后有保障的品牌。

更关键的是,韩国车的定位越来越模糊。

韩国车在中国遇冷,德国车销量好,日本车表现稳-有驾

本来早期靠性价比吃饭,但国产品牌已经完全取代了这个位置。

你十万能买到混动、智能配置一条龙的国产车,韩系车还在卖油车、配置跟不上,价格还贵,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再说捷尼赛思这种走高端路线的品牌,在中国门店不到20家,定价还比宝马、奔驰都高,谁认你啊?

中国消费水平上去了,但大家还是要买有品牌、有口碑、有服务的车,捷尼赛思这种品牌想靠高价走量,根本不现实。

你再看现代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那是真不行。

北美市场一砸就是260亿美元,中国市场才增资11亿美金,这差距太明显了吧?

你不舍得投钱,不舍得建研发中心,产品跟不上,渠道也跟不上,销量当然节节败退了。

其实现在韩系车在中国的销量很大一部分靠出口,国内市场已经被国产品牌打得满地找牙。

悦达起亚出口占了70%,北京现代也开始靠出口撑销量,这就是本土市场失守后的无奈之举。

你跟大众、丰田比,人家中国市场贡献全球销量三分之一,韩系车连一成都不到,这种地位厂商能重视你吗?

说到底,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变化太快了。

新能源、智能化、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支持都有长足进步。

韩国车在中国遇冷,德国车销量好,日本车表现稳-有驾

国产品牌像比亚迪、长安、吉利这些,你不服都不行。

技术创新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反应快,韩系车这种慢半拍的企业根本跟不上。

你说现代集团还想等到2026年才推专属电动车,那时候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杀成红海了,谁给你机会翻盘?

其实韩国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把中国市场当自己家,一直用海外市场的思维做事。

产品缺乏本地化,研发跟不上,渠道不完善,服务不到位,市场变化反应迟钝。

你看人家德国车、日本车都愿意跟中国本土企业合作,愿意在产品和研发上做本地化适配,韩国车就是舍不得砸钱,舍不得下力气,对中国市场不上心,结果就是被淘汰。

中国市场这么大,这么有活力,你要是当成二流市场来对待,那迟早被边缘化。

总的来说,韩国车在中国没搞明白市场规则,还是用老一套在混日子。

现在中国消费者不是以前那么容易糊弄了,大家信息透明、眼光高、选择多。

你要想在中国卖车,必须把心思放在产品、服务、技术和渠道上,踏踏实实做本地化,才能有立足之地。

像现代起亚这种还想靠合资身份和低价混市场的做法,早就过时了。

韩系车要是不改变思路,不加大投入,不把中国市场当核心市场来看待,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国产品牌、德系日系把市场瓜分干净,自己慢慢被边缘化,等到彻底退出中国,谁都不会感到意外。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新能源和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国产品牌已经在技术和产品力上全面超越韩系车,服务和渠道也更完善。

韩国车要想翻盘,除非彻底转变思路,把中国市场当成主战场,舍得投入,跟中国企业深度合作,做出真正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

中国市场不是谁都能混的,只有真正用心经营的品牌才能长久生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