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7系销量提升,降价发力,外观引争议

车这一行,现场永远比展厅精彩得多。譬如9月的日子刚晃完,宝马7系的数据飘了进来,736台的新车,像是谁灌了凉啤酒进销售部的水管,让本来打蔫的业绩表竟然涨了点水。这个数字,与上月的611台相比,多出超百台,和奔驰S级的786台也就差了五十台。在豪车圈,五十台不是多,但足以让隔壁的销售喝口热茶,看看今年是不是能熬成分红。

先别急着开香槟。宝马7系这波销量猛进,不是因为大众忽然觉醒,开始欣赏它那壮观到略显突兀的“环形光耀格栅”,也不是大家更爱它“分体式大灯”那种科幻感。说到底,还是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按了快进键。记得到去年,买个735LI落地要68万上下,不少地方今天能低到60万,刚出场的740LI领先,落地也就77万顶天,部分地区跳到80万多已算奢侈——高配反倒比对家奔驰S级最低配还便宜,一句话,宝马把“旗舰”拽下来做促销,拉平了此前的高墙。

降价的效果,确实是把它从ICU端到了门诊。在豪华车这个圈里,价格策略就像法医的显微镜:你不用怎么去审美,也不用比什么血统,只需要把数字弄得亮亮的,就能把一部分“拉车人”拉进来。改配置?加尺寸?升级装备?都重要,但至少9月来看,还真不如多打两折来得快。可这也暴露出另一个事实——宝马7系表面的“价值感”其实算不得铁板一块,一旦价格镊子伸进来,大家对产品意义的理解,立马变得灵活起来。

按专业视角说,这玩意算不了技术创新,更谈不上产品突围。顶多是把市场反应做了个精细的刺激测试。而要说证据链,只看数字无疑:降价→销量涨→市场份额拉近→S级被逼得直皱眉。别以为只有宝马玩,奔驰S级其实也有促销,但显然宝马这一轮杀价更狠,毕竟内心明白:新7系外观上一翻车,只有价格能再救命一次。

外形,本是宝马旗舰的灵魂。若说从业经验,车辆设计失败的挽救方法有很多种,降价无疑是最不体面的那种。宝马本想把7系做出未来感,把经典双肾格栅扩成环形光耀,还塞了分体大灯,实际上,车友的评论区不用念太久就能明白:绝大多数还是念叨着老7系的味道,嫌新脸不对路。即便把尺寸升到5391毫米,轮圈放到20寸、21寸,全速自适巡航、L2辅助,加3.0T发动机、电吸门、空气悬挂全都堆上,也没能盖过对外观的吐槽。

至于内饰,宝马现在流行“一体屏”,鸡腿档把也换成了电子拨杆,顺便把宝华韦健音响标配下放,让新7系在配置表面上拉高了一轮。理论上,这叫与时俱进,但实际上,业内和用户之间没那么好糊弄。内饰套娃性质太浓,导致本该有“旗舰仪式感”的地方,反而像个中端车拼团。老7系的内饰造型,居然墙内开花墙外香。

有时候,人在市场混得久了,反倒更喜欢不那么惊喜的东西。那些“升级”,都像法医案头多余的道具,细节是有,但撑不起案件本身的分量。高端车不是靠拼搭配置票选的“最优解”,而是靠气场和传统让用户有身份认同。 这点,宝马7系在这两年活得有点掉链子。

销量提升,是市场的“回血”信号。但“回血”和“活过来”不是一回事。降价让宝马7系不至于进入冷宫,不过对于老牌D级轿车来说,这一张“降价牌”打得也有些心酸。你能想象多年前,这些旗舰车型还在比拼技术、舒适性和外观,动辄一句“高贵”就撑得住牌面。现在,谁便宜谁卖得好,“尊贵”成了促销里的赠品。

不得不承认,现实让人有点无奈。降价出成绩,也暴露出产品失衡,宝马的品牌溢价正被缩减,从身份凭证变成了性价比选手。或许这正是当下整个豪华车市场的“黑色幽默”——谁还在乎谁是旗舰,钱多省点才是王道。

但可以换个角度,假如你是消费者,这种降价是“天降馅饼”,还是“品牌贬值”?如果你本就想低价拿下旗舰配置,那今年确实是个好时机。而对于宝马自己,却多了道新的案题:降价能不能真让客户忠诚,还是仅仅吸引了手头算计的人?如果“过度降价”变成常态,未来的宝马7系,还能不能撑起“旗舰”的门面?

宝马7系销量提升,降价发力,外观引争议-有驾
宝马7系销量提升,降价发力,外观引争议-有驾
宝马7系销量提升,降价发力,外观引争议-有驾
宝马7系销量提升,降价发力,外观引争议-有驾
宝马7系销量提升,降价发力,外观引争议-有驾
宝马7系销量提升,降价发力,外观引争议-有驾

这是一道难题,也是一个市场的审视镜。降价救销量容易,提升品牌气质难,特别是在人们的审美已经随着新款设计分崩离析的时候。这也提醒所有同行,像豪车这样本该以“稀有”“传统”“设计”为本的行业,若最终还是陷入价格战,剩下的只会是对“曾经辉煌”的调侃罢了。

说到这里,不禁想问一句:你会因为降价热买新7系,还是会犹豫品牌气场的流失?面对看似划算的豪车,究竟是心疼钱包,还是怀念昔日的尊贵身份?车,是开的,还是被看见的?或许这个问题远比销量更值得我们讨论。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