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结束了!理想汽车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1.5%骤降至16.3%,经营亏损达12亿元。这一数据与2024年第三季度28亿元的净利润形成强烈反差,更与2025年第二季度20.1%的毛利率相去甚远。面对新能源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理想汽车是否正在丧失定价权?
毛利率断崖式下跌的背后,是理想MEGA召回事件带来的直接冲击。财报显示,若剔除MEGA召回预估成本的影响,理想汽车整体毛利率可回升至19.8%,车辆毛利率也能维持在20.4%的水平。但问题在于,这次召回事件直接导致车辆毛利率从20.9%降至15.5%,暴露出理想在质量控制环节的短板。
更值得关注的是交付量的断崖式下滑。三季度理想汽车仅交付93211辆,同比减少39%,环比第二季度也出现下滑。这一数据与2024年第三季度交付152831辆、同比增长45.4%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交付量的大幅萎缩,直接导致汽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7.4%至259亿元。
研发投入的激增也在蚕食利润空间。三季度理想研发费用高达30亿元,全年预计投入120亿元,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就超过60亿元。这种"烧钱"模式虽然为未来竞争力埋下伏笔,但短期内必然拖累财务报表。从芯片、基座模型到操作系统,理想正在核心技术领域全面布局自研,这种战略能否换来市场回报仍需时间验证。
对比同行表现,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下滑尤为刺眼。2024年第三季度,其毛利率还保持在21.5%的高位,领先于多数造车新势力。但到2025年第三季度,16.3%的毛利率已经接近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变化反映出,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市场环境下,理想汽车维持高溢价的能力正在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现金储备仍达989亿元,相当于蔚来现金储备的2.3倍。这为其战略调整提供了缓冲空间。最新推出的理想i6定价24.98万元,已形成有效订单支撑,显示出产品矩阵向纯电领域延伸的初步成效。但要想重获市场主导权,理想仍需在质量控制、成本管控和产品迭代速度上实现突破。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当价格战成为行业常态,曾经依靠精准定位获得超额利润的理想汽车,不得不面对毛利率持续下行的现实。财报中预计第四季度交付量10-11万辆、同比减少37.0%至30.7%的保守指引,更凸显出转型期的阵痛。
这场毛利率保卫战背后,是中国新能源车市从蓝海转向红海的深刻变革。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越产品生命周期,当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超过品牌忠诚度,任何车企都难以独善其身。理想汽车三季度由盈转亏的财报,或许正是这个转折时代的最佳注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