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那会儿,不少人都在等着看蔚来的笑话。换电站啥时候能回本?高端服务烧钱能撑多久?三个品牌会不会自己打自己?这些问题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蔚来喘不过气来。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剧情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10月21日,汽车圈里的“孙少军”发了条动态,把不少人惊到了。上周蔚来公司交付突破一万台,蔚来品牌4千多,乐道超过5千,萤火虫也有1千5。更夸张的是,L90单周交付冲到了3千5,产能比上个月直接飙升50%。这数据放在现在这个车市环境里,真的挺能打。
要知道,现在车圈卷得有多厉害?有的品牌靠增程技术铺市场,有的直接减配降价抢份额。可蔚来呢?既没玩价格战,也没搞什么减配套路,照样把销量做起来了。这事儿琢磨起来,还真挺有意思。
说到这儿,咱得聊聊蔚来这半年多到底干了啥。
李斌这人吧,有时候挺轴的。别人都说换电不赚钱,他偏偏还在加码。2月份全国3100多座换电站,到9月份直接干到3500多座,多了13%。这些站不光在大城市扎堆,连西藏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都给覆盖上了。
8月份的时候,李斌还开着直播,一边吸氧一边从拉萨往珠峰大本营跑,就为了验收那条G318川藏换电线路。那个换电站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短期内压根指望不上赚钱,纯粹是为了让用户真正做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这种坚持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傻。毕竟这两年增程车卖得火热,便宜还不用担心续航。可李斌看得挺明白,物理规律摆在那儿,充电再快也没换电来得痛快。乐道、萤火虫虽然定价低,他也没让这俩品牌去搞增程,就是认准了纯电这条路。
现在回头看,这步棋下对了。今年纯电车销量涨了30%,增程和插混反倒开始往下走。9月份纯电卖了83万多辆,插混只有34万多,增程更惨,才10万出头。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新出的插混、增程车,电池越做越大,续航都堆到三四百公里了,车主能用电绝不用油,结果还得扛着几百公斤的发动机到处跑。
你说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李斌没盲目跟风,现在看来是赌对了。要是当初随大流去搞插混增程,现在估计得哭了。
光坚持还不够,蔚来这次还学会了“听劝”。7月底乐道L90一出来,全尺寸SUV装大三排座椅,租电池方案18万不到就能开回家,还能用蔚来的换电服务。上市60天交付2万多台,创了纯电大SUV的交付纪录。
9月底全新ES8也换代了,配置、智能化、操控全面升级。国庆后,在贵州做生意的陈敏提了辆ES8,他的想法挺实在:见客户有面子,一家四口坐着舒服,过年回老家不怕没电,底盘高父母上下车方便。这就是“宜商宜家”的典型。
变得“务实”的蔚来,开始算细账了。今年推的CBU改革,说白了就是把公司拆成好几个小队,每个队独立算账,干得好有奖励,干不好自己负责。这招挺管用,第二季度运营亏损环比改善了30%多。
更厉害的是研发投入的控制。二季度研发花了30个亿,搞出了L90和ES8两款爆品。李斌说,明年每个季度研发费用控制在20到25亿。也就是说,同样的事儿,花更少的钱还能干得更漂亮。这就是组织能力提升的效果。
咱再说说产品这块儿。燃油车时代销量榜很稳定,新能源这边每个月都在变。传统车企虽然老派,精益管理和体系化经营这些东西还是挺值得学习的。
现在竞争打到深水区了,拼的不是某一款车有多火,而是整个体系够不够硬。
就拿“大三排”SUV来说吧。燃油车时代这配置基本是百万豪车的专属,普通人想都不敢想。到了电车时代,没了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占地方的玩意儿,空间大了,成本降了,“大三排”就有了普及的可能。
2017年蔚来ES8就开创了纯电大三排SUV这个品类。今年7月乐道L90一上市,性价比拉满,两个月交付2万多台。ES8加L90,产品力上互相呼应,补能又方便,在这个细分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抓住“大”需求的同时,“小”需求也没忘。市面上代步小车要么就是纯粹凑合,要么就是低价货。萤火虫不一样,设计上对标欧洲市场,简约又有未来感。精品小车本来就稀缺,萤火虫上市以来交付超2万辆,第一个万辆用了99天,第二个万辆只用了64天,节奏明显在加快。
补能这块儿,前些年大家各玩各的,换电、超充、家充、插混、增程,五花八门。刚开始电池不行,充电桩也少,增程插混确实更实用。可从长远看,这俩都是过渡方案。插混增程的续航现在都堆到400公里了,日常当纯电开,还得拖着几百斤的发动机,既费电又占空间。
当初蔚来选换电,被人笑话了好几年。现在3500多座换电站铺开了,换电跟加油一样方便了,体系优势就出来了。李斌说了,五代站明年初开建,到时候能兼容乐道、萤火虫,甚至第三方品牌。工信部这边也多次发文支持换电,换电、家充、超充“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定了。
要说硬实力是产品和技术,那用户运营就是蔚来的软实力。今年NIO Day就挺能说明问题。
别家发布会都选五星级酒店或者高端会所,蔚来直接把场子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更绝的是,外场比内场还大,停了一堆车主的车。这些车都被“改装”过:有的车顶架上放自行车、桨板、滑雪板;有的后备箱打开就是移动咖啡吧;有的车内直接布置成床车,随时能露营。
好些车主从北京、上海、深圳、长沙自费赶过来,就为了秀一把自己的用车生活。这些爱玩的车主不光能“野”,还能“上得了厅堂”。主会场能装上万人,一般这种级别的发布会都会请明星助阵,蔚来愣是把舞台全给了车主。合唱、小品、诗朗诵,水平堪比专业演员。
能从几十万车主里挑出才艺颜值都在线的人上台,这本身就说明蔚来在用户运营上下了多少功夫。通过车主的亲身演绎,品牌信任度比打广告强多了。这种用户和品牌共生的关系,是蔚来区别于其他新势力的核心差异。
话说回来,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比起来,历史太短了,还需要时间证明自己能走多远。
短期看,得先活下去,尽快盈利。李斌多次强调,四季度必须单季度盈利。最近内部会上他又重申了这个目标,要做好三件事:重点车型营销、供应链保供降本、按时交付高质量软件。
从市场表现看,这目标不难实现。9月销量创新高,三个品牌都在发力。乐道L90靠着蔚来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补能网络,已经下线10万辆量产车,交付速度排纯电新势力前两名。萤火虫虽然起步晚,李斌说市场低估了它的实力,小车里卖得很不错。
销量上来了,前期投入就开始回本了。技术和体系优势正在转化成市场胜势。
中期看,关键是突破产能限制。以前蔚来好几款车口碑不错,可常因为产能不足,交付周期拖得太长,影响了销量。供应链都是趋利的,谁卖得好就优先供货,价格还优惠。
现在蔚来全系销量大涨,在供应链的话语权自然也提升了。计划年底ES8单款产能拉到1.5万台/月,全品牌产能达到2.5万台/月。ES8售价40万以上,销量走高对品牌调性和盈利都有好处。四季度盈利估计没啥悬念了。
长期看,还得靠技术积累和组织进化。最近大三排纯电SUV火了,可有些友商推出的同类车型连前备箱都没有。别小看前备箱,这玩意儿挺考验技术积累的。
李斌坐在前备箱里钓鱼的视频传播挺广,当时不少人觉得这就是个噱头。市面上100升的前备箱确实没啥用,可L90的前备箱达到240升,这就是质的飞跃了。乔布斯说过,“在把好产品放到用户眼前之前,用户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L90交付后,前备箱周使用率93%,比后备箱只低2个百分点,证明这个创新确实有价值。
能做到这点,靠的是蔚来在三电系统、整车架构这些核心技术上的积累。2014年成立到现在,蔚来研发投入超过600亿,从2022年开始每季度研发投入保持在30亿左右,全球专利申请和授权快到1万项了。比如自研车规级芯片,性能提升的同时,成本降了1万多。全新ES8性能更强、内饰更豪华、智能化更高,售价反倒比上一代降了近13万。
连着打赢技术攻坚、产能爬坡、销量突破这几场硬仗,背后得有扎实的组织基础。看看行业里其他新势力,销量一跌、业绩一差,团队就开始动荡,业绩更差,恶性循环。
面对年初的困难,蔚来内部没出现互相甩锅或者信心崩盘的情况。乐道快速调整、全新ES8按期发布、萤火虫稳步爬坡,都体现了组织韧性。
蔚来不但没被低谷打垮,反倒在压力下变得更强了。连续推出爆款、销量快速攀升,就是这种韧性的直接体现。这种“反脆弱性”——在压力下不崩反而更硬的能力,是蔚来的核心优势。
在行业快速洗牌的淘汰赛里,蔚来正在成为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中坚力量。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问问大家:在这个车市内卷到极致的时代,你觉得像蔚来这样坚持长期主义、不打价格战的路子,到底能走多远?或者说,你更看好哪种打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