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也造汽车,降维打击还是一时兴起?

#图文打卡计划#

近日,吉祥航空旗下吉祥汽车的首款车型——吉祥AIR宣布上市,并推出B、D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14.78万元和15.98万元,主打紧凑型纯电轿车市场。

航空公司也造汽车,降维打击还是一时兴起?-有驾

航空公司跨界造车,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是行业巨头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战略突围。

吉祥航空入局汽车市场,核心逻辑可从三方面解读:

优势层面,航空企业具备独特的资源禀赋。

其一,品牌协同效应:航空业的高端服务基因可移植至汽车领域,如吉祥AIR主打“航空级舒适座舱”,将机票常旅客体系与汽车用户权益绑定,形成差异化营销。

其二,产业链整合能力:航空公司在材料轻量化、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反哺电动车研发;同时依托现有线下机场展厅资源,降低渠道建设成本。

其三,资本与政策红利:新能源赛道仍受资本青睐,而地方政府对跨界企业往往提供土地、税收等支持,缓解造车“烧钱”压力。

航空公司也造汽车,降维打击还是一时兴起?-有驾

航司造汽车的劣势挑战同样显著。

首当其冲的是行业壁垒:汽车制造涉及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航空企业缺乏经验积累,需依赖外部供应链,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其次,用户认知转换困难:消费者对“飞行安全”的品牌信任未必能转化为“行车可靠”的购买决策。

更关键的是,重资产投入风险: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至今未盈利,吉祥若无法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可能拖累主业现金流。

航空公司也造汽车,降维打击还是一时兴起?-有驾

本质而言,这场跨界是传统行业巨头对“第二增长曲线”的焦虑性探索。

航空业受高铁冲击、油价波动影响,增长空间受限,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年增速超30%,想象空间更大。

但能否将航空基因转化为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仍取决于技术落地能力与长期主义定力。若仅靠资本堆砌,恐难逃“造车泡沫”破灭的命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