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骑车是驾驭野兽,现在是和伙伴同行。”当70岁的摩友老杨这样评价自动挡摩托车时,我们突然明白:技术的进化不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而是让你在风雨里保持体面。这期节目深入剖析了争议不断的本田NC750X——它的DCT双离合器如何将城市通勤的离合握持时间从日均78分钟降为零;23升前置储物箱为何能吞下全盔和帐篷;五年保养成本为何比同级进口车省35%。但真相背后也有三大坎:160毫米离地间隙易刮底盘、原厂坐垫硬如瑜伽砖、细节缺失USB口。究竟谁适合这台“移动生活舱”?双栖通勤者、新手家庭、精算派玩家或许能找到答案,而烂路狂热者则需要三思。在318国道的暴雨夜里,TCS系统0.3秒介入稳住宿命打滑的后轮时,骑士突然懂得:我们买的不是摩托车,是通勤不狼狈、远行不将就的生活方案。
主持人: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是自动挡摩托车,特别是本田NC750X这台车,最近在骑手圈里吵得挺凶的。你有没有那种早上堵在高架上,左手握离合握到发麻的感觉?我就有,上周北京下大雨,我骑着老车在西二环寸步难行,手都快废了。然后一辆NC750X从我旁边滑过去,骑士居然还能腾出手调耳机,我当时就在想,这玩意儿是不是真能改变通勤体验?你说呢,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嘉宾:有啊,我懂你那种左手抽筋的感觉,尤其是早高峰爬坡的时候,简直像在做力量训练。但你说的那台NC750X,它用的是DCT变速箱,说白了就是自动挡,不需要你手动换挡,也不用一直捏离合。实话讲,这种车现在就是为城市通勤量身定做的。你刚说的‘解放左脚’,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它真的是种温柔的革命。
主持人:温柔革命……这词挺有意思。但我得先划个边界,咱们今天聊的不是所有摩托,也不是那种专门跑烂路、越野的硬核玩家。我们说的是日常通勤、偶尔跑个短途的人,对吧?这种人其实才是大多数。你说DCT好,但它到底适不适合所有人?比如我这种习惯了手动挡的人,会不会觉得少了点乐趣?
嘉宾: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坦白讲,DCT不是万能的,它最擅长的是城市里走走停停的路况。比如说,一线城市通勤骑士平均每天握离合的时间高达七十八分钟,这可不是开玩笑。而2025款的DCT版本,低速顿挫感比之前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五,10公里每小时以下缓行时,接合特别顺,就像丝绸滑过手心一样。但你要真去川藏线那种烂路,它就不是首选了。所以呢,它适合的是想要轻松通勤、不想被机械折磨的人。
主持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它不是取代所有摩托,而是填补了一个新需求——城市驯化的骑士新刚需。听起来有点玄,但说白了,就是让骑车不再那么累,对吧?就像你不用为了通勤把自己练成健身教练。不过我还是好奇,这个DCT技术到底是怎么来的?它跟汽车里的自动挡是不是一回事?
嘉宾:好问题。其实DCT是双离合变速箱,最早用在赛车上,后来本田把它搬到了摩托上。和汽车自动挡不一样,它反应更快,换挡几乎感觉不到顿挫。我打个比方,就像你用机械键盘打字,每次敲击都干脆利落,没有拖泥带水。而且这技术已经发展了快二十年,2025款这次升级,就是在低速时更平顺,更适合堵车。说实话,我第一次在杭州早高峰试驾的时候,后视镜里那个开宝马的朋友都发微信问我,这车是不是比他的8AT还顺。
主持人:哈哈,那他估计没想到摩托也能这么丝滑。不过你刚说‘城市刚需’,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除了不用捏离合,这车还有什么特别实用的地方?毕竟价格摆在那儿,九点一八万,也不是小数目。总得有点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吧?
嘉宾:必须有。最让我震惊的是那个23升的前置储物箱。你想想,传统摩托的油箱在前面,这儿却是个大箱子,能塞下全盔、冲锋衣、三脚架,甚至还有半袋牦牛肉干——这是我川西之行实测过的。而且它不是牺牲续航换来的,14.1升油箱,高速油耗才3.2升每百公里,加满能跑四百四十公里。这叫什么?叫实用主义者的藏宝图。
主持人:等等,你刚说能跑四百四十公里?那我算算,3.2升每百公里,14.1升油箱,差不多正好四百四十公里,对吧?这续航在城市通勤里完全够用,周末跑个周边也绰绰有余。但我关心另一个问题:安全。毕竟自动挡省力了,可万一打滑、下雨、泥地,它能稳住吗?
嘉宾:你问到点子上了。这车配了296毫米双浮动碟盘和双活塞卡钳,刹车力度很足。更重要的是TCS牵引力控制,我在318国道的暴雨夜亲测过,后轮在泥浆里一打滑,系统零点三秒就介入,车身瞬间稳住。那种感觉,就像有人在背后轻轻扶了你一把。还有那个5英寸TFT屏,支持手机导航投屏,再也不用担心头盔面罩反光看不清路线了。
主持人:听起来确实挺靠谱。不过价格呢?九点一八万听着是比之前便宜了,但我记得2023款是11.38万,2024款降到9.68万,现在2025款又降到9.18万,两年间相当于‘隐性降价’了两点二万元。这降价背后有没有猫腻?是不是配置缩水了?
嘉宾:恰恰相反。这降价还带来了升级。DCT变速箱优化了,从单碟刹变成双碟刹,屏幕也换成了TFT,三大核心都在进步。而且经销商之间有暗战,库存压力大,实际成交价可能更低。我朋友上个月在东莞拿了一台展车,含税落地才八点七万,相当于省出一部iPhone。但你也得注意,二手市场现在波动很大,2025款一出,前两年的准新车价格直接跳水百分之十八。
主持人:跳水百分之十八?那现在买新车是不是有点亏?万一明年再降一波,岂不是被套住了?而且你说落地八点七万,那跟国产500cc的ADV比,比如四万左右的车,差了快五万,这差距怎么解释?国产车不香吗?
嘉宾:你刚说的国产车,参数确实亮眼,马力大、悬挂好,但长途一跑,问题就出来了。我去年试驾过一台,到海拔三千八的理塘,ECU直接过热保护,趴那儿不动了。而NC750X的270度曲轴双缸机,低扭特别稳,爬坡像履平地。再说售后,在理塘县,我能走进Honda门店三十分钟搞定胎压校准,国产车呢?可能得等配件等三天。这差距不在纸面参数,而在真实路上。
主持人:我懂了,你说的是‘持有成本’和‘可靠性’的问题。那咱们算笔账:小保养580元,大保养1300元,DCT变速箱油每6000公里换一次。听起来不贵,但五年下来能省多少?
嘉宾:按每年八千公里算,五年总保养成本大概一万出头。对比同级进口车,比如宝马F750GS,小保养一千一,杜卡迪更贵,动辄两千五。五年下来,NC750X能比它们省下百分之三十五。而且故障率只有零点七次每万公里,这数据来自2024年中国摩托车质量报告。省下的钱,够换两套原厂改装件了。
主持人:零点七次每万公里,这故障率确实低。但你说它适合所有人吗?我听说原厂坐垫硬得像瑜伽砖,骑久了腰受不了。还有离地间隙才160毫米,走烂路容易刮底盘。这些是不是坑?
嘉宾:必须提一下,这车有三大坎得绕行。第一,烂路狂热者慎入,东达山那段我就刮了三次底,加装护板也只能缓解。第二,原厂坐垫确实硬,单次骑超一个半小时,腰椎抗议强烈,建议提车就换Corbin宽体坐垫,两千块不能省。第三,细节有缺失,比如没USB口、没双闪灯,后期得自己加装。所以它不是全能车,而是为特定人群设计的。
主持人:那你说,谁最适合买这车?总不能让每个人都去试骑一遍吧?
嘉宾:三类人闭眼入。第一是双栖骑士,比如上海的小林,早高峰穿城,周末去莫干山露营,DCT让他通勤不狼狈,储物箱装得下西装和帐篷。第二是新手家庭党,座高790毫米,168厘米的老婆也能双脚着地,低重心让232公斤的车转弯像街车。第三是精算派玩家,像深圳的老K,五年持有成本比同级进口车低百分之三十五,这笔账他算得门儿清。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脑子里画面感强多了。它不是为征服荒野而生的,而是为让生活更从容。你说它像‘移动生活舱’,我突然有点共鸣。以前觉得摩托是机械野兽,现在它更像懂你的伙伴。堵车时能单手喝咖啡,下雨天能稳稳前行,后座的人不再抱怨腰酸。这些细节,比马力数字更打动我。
嘉宾:是啊,我70岁的摩友老杨说得特别好:以前骑车是驾驭野兽,现在是和伙伴同行。技术的进化,不是让你跑得多快,而是让你在风雨里也能保持体面。NC750X卖的不是摩托车,是通勤不狼狈、远行不将就的生活方案。
主持人:所以归根到底,我们买的不是一台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你在车流中挣扎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究竟在为什么买单?是机车外壳的金属光芒,还是油箱位置那个能塞进人生琐碎的黑洞?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希望你下次拧动钥匙出发时,记住——远方不在里程表的数字里,而在你左脚终于获得自由的那一刻。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