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尤其是咱们普通人最关心的十万块钱左右的家用车领域,简直是神仙打架。
以前我们想买个纯电动小车,可能就在比亚迪海豚、广汽埃安这些热门车型里纠结一下,觉得选择已经够多了。
可谁能想到,现在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仅要把价格打下来,还要把技术给提上去,甚至提到了一个让我们普通消费者有点不敢相信的高度。
这事儿的主角,就是上汽名爵刚刚发布的全新换代车型——MG4。
这车一公布预售价,7.38万到10.58万,直接就瞄准了最火热的竞争区间。
但真正让大家议论纷纷、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的,不是这个价格,而是一个藏在预售信息里的重磅消息:除了几款使用常规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外,MG4后续还会推出一个搭载“半固态电池”的版本。
听到这,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都是:疯了吧?
这是真的吗?
十万块钱的小车,用半固态电池?
这玩意儿不是一直听说是什么未来的、高大上的技术,怎么一下子就飞到我们寻常百姓家了?
要弄明白这件事到底有多颠覆,咱们得先用大白话聊聊这个“半固态电池”究竟是个啥。
我们现在开的纯电动车,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它们内部都有一种像水一样的液体,叫电解液。
这个液体负责在电池正负极之间传递能量,是电池工作的关键。
但它有个天生的缺点,就是化学性质不太稳定,怕磕碰、怕高温,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电池热失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火燃烧。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对电动车安全问题一直比较关注的原因。
而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终极解决方案,就是“固态电池”。
顾名思义,就是把这个液态的电解液,换成一种固态的材料。
您就把它想象成,把一杯水冻成了冰块,它变得非常稳定,几乎从根本上杜绝了燃烧的风险,安全性大大提高。
而且,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更高,也就是说,同样大小和重量的电池,能储存更多的电,车子就能跑得更远。
所以,固态电池一直被看作是电动汽车的未来。
那么,这个“半固态”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它就是一个从现在的液态到未来全固态的过渡阶段。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杯“果冻”或者“冰沙”,它不是纯液体,也不是纯固体,但相比纯液体来说,它的安全性已经提升了一大截,能量密度也更高。
同时,它的生产工艺和成本,又不像全固态电池那样高不可攀,具备了现在就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以前我们总觉得,这种先进技术,怎么也得先用在那些三四十万,甚至更贵的豪华电动车上,让有钱人先尝鲜。
结果万万没想到,MG直接把它要用在了一台十万块钱的A级小车上。
这就好比我们去买手机,本来预算只够买个中端机,结果店家告诉你,加一点点钱,能给你换上最新的折叠屏技术,这种冲击感可想而知。
这背后,其实展现的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在供应链整合和技术成本控制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厉害的水平。
据说这次的技术,很可能来自我们国内一家叫“清陶能源”的公司,这更说明我们在核心技术上,正在一步步摆脱依赖,实现自主可控。
当然了,光有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电池还不够,车子本身好不好开、好不好用,才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MG4这台车本身,它到底是不是个“好苗子”。
首先,这台车是基于上汽最新的纯电平台开发的,不是那种拿油车底盘改的“油改电”,这是个纯正的电动车。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车辆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利用率。
外观设计上,它变得非常年轻和运动,特别是那个攻击性很强的前脸和犀利的尾灯,看起来就像一辆“小钢炮”,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MG4这款车在欧洲市场卖得非常好,常年是很多国家纯电车销量榜的前几名,是一款经过全球市场检验的成熟产品,这次算是“优等生”回国参加考试。
再看空间,它的车身尺寸不大,属于标准的紧凑型车,但在城市里停车、掉头会很方便。
可它的轴距,也就是前后轮之间的距离,达到了2750毫米。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这么说吧,很多尺寸比它大一圈的中型燃油轿车,轴距也就这个水平。
这就是纯电平台的优势,能把车轮尽量往四个角落推,把中间的空间都留给乘客。
所以,别看它外表不大,坐进车里,后排的腿部空间会给你一个不小的惊喜。
进入车内,感觉和运动的外观反差挺大,走的是一种简约、温馨的居家风格。
用料不错,大部分地方都是软的,配上两块悬浮式的大屏幕,科技感也到位了。
说到屏幕,这里有个特别值得表扬的地方。
从8万出头的那个版本开始,MG4的车机芯片就用了高通骁龙8155。
这个8155芯片,可以说是目前保证车机系统流畅不卡顿的“标准答案”,之前基本都是二十万以上的车才会配备。
现在MG直接把它用在了入门级的家用车上,意味着你日常操作导航、听歌、使用各种软件,都会非常顺滑,体验感会好很多。
除了这些,MG4在高配车型上还给了一个“大招”——L2级别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特别是支持高速NOA领航辅助功能。
这又是个啥呢?
简单说,就是在跑高速的时候,你设定好导航,车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己开,比如自动跟着前车、自动变换车道超车、甚至能自己进出高速匝道。
这对于经常需要长途驾驶的人来说,能大大减轻疲劳感,提升安全性。
同样,这项功能在过去也是高端车型的专属,现在也出现在了十万级别的车上。
最后,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底盘,MG4也用了心思。
它采用了一种叫BTC电池车身一体化的技术。
这个技术说白了,就是把电池包和车身底盘做成了一个整体,电池不再是单独挂在底盘下的一个“箱子”,而是成为了车身结构的一部分。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整个车身变得更坚固,万一发生碰撞会更安全;二是车辆的重心变得非常低,开起来会感觉车子特别稳,过弯的时候也不会有那种轻飘飘的感觉,操控性更好。
所以综合看下来,MG4这次真的是有备而来。
它不只是简单地用低价来吸引人,而是拿出了一整套实实在在的技术,从未来的半固态电池,到当下体验感极佳的8155芯片和高速领航辅助,再到提升安全和操控的底盘技术。
它似乎在向我们所有人证明,在我们中国,得益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工业体系,十万块钱能买到的,早已不是一辆简简单单的代步工具,而是一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充满驾驶乐趣的智能汽车。
这种技术进步的速度,确实让我们普通消费者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