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代价换安全,冷却液为何能让理想 MEGA 紧急召回,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上海闵行合川路与漕宝路路口,一辆理想MEGA电动车在穿过红绿灯后,底盘右侧突然冒出火花。 短短10秒钟内,大火吞噬了整个车身,将这台售价55万元的豪华电动车烧成空架。

事发后第七天,理想汽车宣布召回11411辆同批次车辆,为看似普通的冷却液防腐缺陷付出近20亿元的代价。

20亿代价换安全,冷却液为何能让理想 MEGA 紧急召回,安全警钟再次敲响-有驾

冷却液缺陷如何引发电池热失控

理想MEGA的隐患传导链非常典型。 召回公告指出,初步调查显示,2024款理想MEGA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达标,在特定工况下会腐蚀冷却回路中的铝板。

这一看似与电池无直接关联的缺陷,却能通过三个逻辑链条诱发电池爆燃危险: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导致散热系统失效,使动力电池长期处于超温状态;泄漏的冷却液若接触高压电路形成短路,产生的电弧可直接引燃电池包密封层;

腐蚀产生的金属杂质进入冷却回路后,可能引发电池内部微短路,最终触发热失控。对于理想MEGA使用的麒麟电池,冷却系统的风险会被放大。 麒麟电池将液冷板插入每排电芯之间,冷却面积提升到原来的5倍,管壁厚度却不超过0.5毫米。

这种设计虽然提高散热效率,也使电池更依赖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一旦冷却液发生泄漏,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组将直接暴露在风险中。

20亿代价换安全,冷却液为何能让理想 MEGA 紧急召回,安全警钟再次敲响-有驾

不等最终结论的先发行动

2025年10月31日,理想汽车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召回生产日期从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的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共计11411辆。 召回编号为S2025M0174V,自11月7日起实施。

理想汽车CEO李想强调:“事故可能是万分之一,生命是百分之百。 ”在上海起火事件最终技术结论尚未形成时,理想汽车通过内部调查与云端数据复核,锁定“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这一潜在隐患,并主动完成召回计划备案。

近5年国内超过半数汽车召回由监管机构驱动,相比之下,理想汽车“不等结论先行动”的决策与行业内部分企业“被动应对”的做法形成对比。

召回方案包括为车辆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 业内测算单车零部件成本与工时费合计至少15万元,总支出或超过17亿元。 理想汽车还将动力电池与前电机控制器的保修期限从原有的8年或16万公里延长至10年或20万公里。

20亿代价换安全,冷却液为何能让理想 MEGA 紧急召回,安全警钟再次敲响-有驾

事发前4小时的警报为何被忽略

理想汽车透露,在车辆起火约4个多小时前,云端预警系统已经收到相关告警提示,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与车主和驾驶员联系。 由于此前从未出现过非碰撞起火的先例,团队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导致错过了提前介入处理的最佳时机。

此次事故发生前各电芯状态参数均正常,可排除因电芯自身异常而导致的起火。 事故发生后,整车自动解锁,前后排机械应急拉手保证车内人员安全撤离。 这些细节显示理想汽车在被动安全设计上符合标准,主动预警机制存在响应漏洞。

20亿代价换安全,冷却液为何能让理想 MEGA 紧急召回,安全警钟再次敲响-有驾

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的本质区别

传统燃油车冷却液多采用离子型缓蚀剂,含有硅酸盐、有机酸、磷酸盐等成分,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离子吸附膜实现防腐。离子型缓蚀剂会推高电导率,仅此一项就不适合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搭载的400V或更高电压三电系统,如果冷却液的电导率过高,泄漏后接触高压系统,极易引发高风险事故。

新能源汽车冷却液需同时满足多个维度指标。电池工作温度区间约15-35度,电驱系统工作温度一般在60-90度,算力芯片温度上限在80-90度左右。 冷却液必须兼顾这些不同元件的温控需求,同时具备防腐性能和低电导率。

2025年10月1日,新国标GB 29743.2《机动车冷却液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开始实行,明确要求电导率≤100μS/cm。 这一标准相比燃油车冷却液增加了保温性能,并对电导率提出严格限制。 而理想MEGA采用的冷却液正是在防腐性能上未能达标。

20亿代价换安全,冷却液为何能让理想 MEGA 紧急召回,安全警钟再次敲响-有驾

非电池因素成电动车起火新风险

理想MEGA召回事件揭示了一个行业问题:电动汽车起火原因正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之前的阿维塔12自燃事件中,消防部门调查明确起火点位于副驾驶座椅内部,动力电池包结构完整且未发生热失控,初步判定为座椅电气组件过热引燃内饰。

现代智能电动车搭载的电子控制单元已超300个,全车布线总长可达5公里。 庞大系统规模使单一节点的小概率故障,可能通过连锁反应升级为重大风险。 为满足座椅加热、通风等功能需求,车内低压电气系统负载激增,若线束绝缘失效或控制单元冗余不足,同样可能成为火源。

20亿代价换安全,冷却液为何能让理想 MEGA 紧急召回,安全警钟再次敲响-有驾

理想汽车的应对与代价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将事故明确归因于冷却液:“冷却液对电池铝板的防腐能力不足,造成铝板点蚀现象。 ”召回事件对理想汽车市值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使其市值一度缩水约150亿港元。

理想汽车将此次事件转化为质量体系升级的契机。 具体措施包括通过云端预警平台24小时检测、AI算法风险识别等技术手段,构建“预警-响应-处置”全链路管控体系;针对冷却液等基础材料的质量管控,提出“更严苛的化学材料检测验证标准”,从源头强化供应链管理。

一场因冷却液引发的召回,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快速创新与安全平衡上的难题。当车企竞相推出超快充、高能量密度产品时,这些技术进步是否真正经过了足够严苛的安全验证? 如果连冷却液这样的基础材料都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消费者该如何相信厂商承诺的安全保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