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分先亮出来,图省事:大型SUV这块地盘,又被零跑D系列SUV插了旗。
嘴上喊着冲击30万,背后挂着一条“20万交个朋友”的横幅,像极了球场最后一分钟的远射——进了就是名场面,砸筐也热闹半天。
我对那台伪装车的第一印象来自一个热得像烤箱的下午。
车从测试场外滑过去,前脸那条贯穿式日行灯像一笔划开阴影,分体大灯眯着眼,前包围的小长条进气口一张一合,透着认真。
侧面比例是传统SUV那套工整骨架,窗线平直,车门鼓胀,门把手藏进侧身。
尾灯贯穿、灯罩外挑,和顶部扰流板有回话感,排气自然不露面,新能源的体面要留给风。
最有戏的图是和蔚来ES6同框那一张,D更高、更厚,站位像中锋卡了个好点。
ES6车长四米八多,理想L7、L8往五米线上靠,D要是敢叫全尺寸,八成是奔着5米级去的。
价格是另一块看台在喊。
台上说“旗舰30万”,台下问“20万能不能拿下入门”。
摊开最粗的账本,电池排第一。
全尺寸纯电想撑住体面续航,电量往100kWh跑,电芯再怎么谈判,也不是小钱。
车身用料、隔音堆料、悬挂如果上空悬/CDC、热管理三件套、域控和感知件,件件都是钢镚子叮当响。
聪明做法是动力双线:纯电负责静谧和平顺,增程负责把入门门槛压下去。
零跑在C10已经走过一遍流程,要是D复制这条路,“20万交个朋友”更像一个价格锚点,中高配落在25—35万这条走廊,才是多数家庭会下手的段位。
我把时间线倒回去两年。
C11、C01在15—20万区间拼到冒汗,配置往死里堆;C10把纯电和增程都备齐,属于两个篮子都放蛋。
那时候他们讲的是“把每块钱砸在看得见的地方”。
直到和Stellantis牵手,规模、渠道、供应链这条线打通,D系列才有胆子去撞天花板。
全尺寸车最吃规模,电池、钢材、隔音、底盘件,没有体量,成本表上写不出笑脸。
回到车内,一眼就看见那块悬浮中控屏,前方独立仪表,四辐方向盘两边滚轮,手指痒痒的;电子怀挡躲在后面。
白色打孔座椅厚实到像家里的小沙发,通风加热基本板上钉钉,门板电子开门这类小细节,确实把“贵”的感觉往上推。
更重的一点是芯片那趟活——传闻是高通骁龙双8797,单颗320TOPS,一颗盯座舱,一颗管辅助驾驶,强调系统级联动。
算力数字看着吓人,真功夫在调度:语音打断导航,导航牵动座舱氛围,氛围反过来和视觉感知协作,像一次行云流水的反击,不别扭,才算落地。
我爱用战术板看车。
进攻端先看识别度:D把B10那套“贯穿灯+封闭面板”的家族脸搬过来,远看灯签,近看收口,脑子里自动蹦出“零跑”两个字。
防守端盯底盘和NVH:这个级别里,理想L系的悬架回弹、车内噪声、整车一体感给了一个明确的标杆;蔚来在高强度车身、底盘机械素养上也没掉过线。
转换环节看能耗:大车进城,电耗一旦飙到二十出头,用户比空调还要先出汗。
主动进气口留在那里不是装饰,轮胎滚阻、风阻系数、热泵策略的温区切换,都是暗处的跑位。
夏测已经开跑,高温暴晒、空调满负荷,这才是成绩单的关键几道大题。
需要点干货把脚落地。
蔚来ES6车长约4854mm、轴距2915mm,理想L8车长5080mm、轴距3005mm,体型摆在那儿。
城市工况下,五米级SUV的电耗常见18—22kWh/100km,环路匀速会往下走;增程在SOC低位油耗七八升,车上人多、行李多会往上。
舒适这块别被“冰箱彩电大沙发”带跑偏,二排靠背角度、地台高度、三排坐垫长度、儿童座椅接口位置,这些细节决定一次长途下来谁睡得着,谁喊腰疼。
车门开度够不够大,老人上下车用不用侧着身,这才是真体验。
智驾是另一道坎。
友商的城市NOA已经把不少一二线城市抄熟了,覆盖里程、异常处理、拥堵中的礼让策略都在快跑。
D要是首发双芯,首考就是环线匝道、复杂路口、窄道会车,稳不稳。
用户的耐心很直接:好用就开,吓到一次立刻关。
语音同理,0.7秒响应和1.2秒,纸面差半秒,体感一个“顺手”,一个“别拦我说话”。
插一个生活小场景。
前周末服务区,我遇到一位C10车主,后备厢塞满露营杆,孩子在二排歪着睡。
他递给我一杯温水,说别迷信首秀,先看半年OTA曲线,再看车主群里每天吵什么。
说完他回去拉了拉绑带,动作熟练,像回家拉窗帘。
那一刻比任何发布会片花都可信。
买大车在中国家庭里,总绕不开两个字:体面。
停车场里一排紧凑SUV中,五米的大块头显眼,亲戚来家里吃饭,问的第一句往往也是“这车多大电池”。
安全感也被体型放大,虽然理性上知道安全不是越大越好,感受层面就是踏实。
品牌要学会的,是把“贵”的感觉铺在细枝末节上:材质摸起来不糙,开门闻不到刺鼻味,界面动画不硬拐,晚上回家一脚电门不拖泥带水,体面就不刺眼。
售后和残值也该提前摆桌上。
全尺寸SUV用户跑长途的概率高,节假日充电排队,导航里的补能策略能不能少走冤枉路,站点拥堵预判准不准,会不会把你带到一个“此桩停运”的绝望角落,这些细节的情绪波动,足够改写口碑。
服务半径、配件供应、维保响应、OTA节奏,都是决策变量。
说到对手,几台车足够做参照。
理想把“全家出游”讲成了方法论,销量像周报一样稳定;极氪靠操控和设计黏住年轻人,009把MPV做出了仪式感;小鹏G9前期定价节奏踏偏,二次调整才回正轨,这堂课提醒所有新车:节奏感是命门。
D不需要复刻谁的剧本,把价位讲明白,把体验点一个个填实,OTA不放鸽子,已经赢了一半。
还差一个视角,行业背景。
中国车市这两年像一场季后赛,刀刀见骨,技术栈和供应链都要上强度。
零跑D系列SUV敢在这个时点打全尺寸,是对自家架构和成本线的自信,也是对市场的试探。
SEO关键词按你们喜欢搜的那几句塞这里:零跑D系列价格、全尺寸SUV、20万交个朋友、零跑D系列SUV、零跑D系列增程和纯电、高通骁龙8797、夏测、5米级尺寸、主动进气格栅、城市NOA、OTA升级、理想L7/L8、蔚来ES6对比,够用了,搜索能找到我,也省你翻半天。
我还欠你一块“场上战术板”。
三选二的游戏永远成立:空间、智驾、底盘。
三件都想要,钱包就要多喘两口气。
你更看重哪两件,愿意为哪一件多掏两万?
把答案丢进评论区,我来做一张“用户战术板”,等到十月D露脸,我们把今天说的每条逐一对表,看它是压哨三分划网,还是砸筐弹飞让人直拍大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