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我最近看那个奥迪 Vision GT 的图,差点把手里的茶杯给扔了。
那玩意儿,简直就是从科幻片里直接拽出来的,扁平得跟块煎饼似的,线条全是硬邦邦的,一点儿不带商量的。
我干这行十年了,搞新闻嘛,就得会“蒙太奇”。
你得把零碎的信息点,像搭积木似的,重新给你拼起来,让读者看着乐呵,还带点儿“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的醍醐灌顶。
这 Vision GT 就特别适合这么玩。
说实话,我刚看到这设计稿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八十年代的奥迪拉力赛车,Sport Quattro S1 E2。
那车,浑身都是劲儿,四驱,野得不行。
你猜怎么着?
这 Vision GT 偏偏把那时代的“野”和现在纯电的“静”给揉一块儿了。
设计师 Naretto 就干了这事儿,把奥迪的“锐利科技风”推向了极致。
我记得有一次,我报道一个自动驾驶的事故,本来想写得特严肃,结果写出来跟说明书似的,读者根本不买账。
后来我一琢磨,不对啊,这事儿得讲人话。
我就把那次事故的细节,跟五年前一个类似的、但处理得特漂亮的小案例给拼一块儿了。
读者一看,立马就明白了,哎,原来这技术进步是这么个道道。
就像这 Vision GT,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背着 R18 的影子,扛着 S1 E2 的精神。
这 Vision GT 的设计,说白了,就是跟空气较劲。
前脸那个大分流器,还有那夸张的尾翼,那都是纯粹为了下压力服务的。
这就像你家楼下那卖煎饼果子的大爷,他那小推车看着不显眼,可你瞧他推车拐弯那股子稳当劲儿,那是真下了功夫的。
车轮子都是全封闭的叶片,为的就是把风流给捋顺了。
这车,它压根就没想在马路上好好走,它就是想在赛道上贴地飞行。
对了,这车压根就不是给你量产的。
它就是个“数字玩具”,专为《GT赛车》这类游戏生的。
设计师高兴了,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没人管他成本多少,没人管他撞到人会不会出事。
这多爽快啊。
我之前写过一个关于新能源电池的稿子,写得太技术了,我自己看着都犯困。
后来我干脆这么比喻:这车就跟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内力深厚”一样,你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就是决定了你能不能飞起来。
Vision GT 的纯电架构,就是它深厚的内力。
估计四电机,一千多匹马力,那扭矩一上来,估计能把你直接按到椅背里头去,连喘气都费劲。
说白了,我们看这些概念车,图的就是个“不被驯服”。
现实生活里,咱们天天被各种规矩拽着,这车把所有规矩都扔了,就留下了速度本身。
它让你想起小时候偷摸看武侠片,那会儿觉得人真能飞檐走壁似的。
你说这 Vision GT 算不算一种“精神胜利法”?
在虚拟世界里,咱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车神”。
你开着它,能体会到那种纯粹的、不带任何杂念的速度冲击。
你玩不玩游戏啊?
我就想知道,要是真有这么一台车摆在你面前,让你在游戏里开一圈,你是会小心翼翼地试探油门,还是直接一脚干到底?
我反正没啥犹豫的,直接冲,不冲对不起这设计。
这才是咱们这些“老炮儿”看车该有的劲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