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提车前的“文件保卫战”
新能源车提车环节中,证件与权益核查是首要任务。购车合同、发票、车辆合格证等纸质文件需逐项核对,重点检查车架号、电机号与证件是否一致,避免库存车或改装车风险。同时,新能源车特有的电池保修手册(通常8年/15万公里)、充电协议等文件需额外确认,确保权益完整。
核心文件核查清单
1.必备证件:购车合同、发票、车辆合格证、一致性证书、交强险保单必须齐全,车架号(VIN码)需与行驶证、前挡风玻璃左下角标识一致。
2.新能源专属文件:电池保修手册需明确保修年限与范围;充电接口类型(国标直流/交流)、随车充适配说明需与合同一致,充电桩功率等赠品型号必须写入合同。
3.费用与补贴:确认购车补贴、免税政策是否落实,发票金额与实际支付一致,赠品如保养券、免费充电额度需当场清点并记录。
权益落地的三大关键点
1.电池保修:核实电池质保条款是否覆盖非人为损坏,部分厂家承诺8年/15万公里,需明确是否包含容量衰减标准。
2.充电桩权益:确认充电桩安装协议是否包含免费线缆(如30米内)、施工费用分担等细节,避免后期纠纷。
3.隐性条款:检查合同中是否标注“库存车”或“展车”,避免以新车价购入长期停放车辆。
实战提车检查流程
1.文件复核:逐页核对所有证件,拍摄车架号留存;
2.赠品验收:对照合同清点充电桩、随车充等赠品,测试充电功能;
3.补贴确认:要求销售现场演示补贴申请流程,留存书面承诺。
细节决定用车体验
提车不仅是交接钥匙,更是权益保障的起点。通过严格核查文件与落实条款,可规避80%的后续纠纷。建议携带验车清单逐项打钩,必要时邀请专业人士陪同,确保“电车生活”无忧开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