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油车智能化:从 “不可能” 到 “必答题”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宏大叙事中,智能化曾被视为电动车的专属赛道,燃油车似乎在这场科技竞速中被边缘化。但市场数据与技术突破正改写这一剧本,燃油车智能化从备受质疑走向全面进击,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新趋势。
(一)市场数据打破认知偏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前 10 个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达 1114.3 万辆,同比微增 0.6%,全球市场更占据七成份额。这组数据打破了 “电动化即智能化” 的行业共识,揭示出燃油车在智能化浪潮中仍拥有坚实基本盘 —— 超 49.9% 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意味着近半消费者仍将燃油车作为购车首选,其对智能化的需求倒逼车企加速转型。
(二)技术困局与破局之路
长期以来,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被视为燃油车智能化的 “阿喀琉斯之踵”,各模块独立控制导致数据传输低效,难以支撑高阶智驾。
但奥迪 A5L 乾昆智驾版率先采用域集中式架构,整合动力、智驾、座舱三大域控制器,支持千兆以太网传输,硬件冗余度超越部分早期纯电车型;广汽丰田威兰达搭载全域控电子电气架构,以高通 8155P 芯片和千兆以太网搭建硬件基石,实现全车 OTA 与 TSS 4.0 智驾系统落地,从底层架构层面证明燃油车智能化的可行性。
二、三大策略重塑竞争优势:技术、价格、本土化齐发力
在这场燃油车智能化逆袭战中,合资车企凭借技术、价格与本土化三大核心策略,成功打破僵局,重塑市场竞争力。这不仅是战术调整,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生存的战略变革,每一步都直击新能源车企要害。
(一)技术突围:高阶智驾与智能座舱双升级
曾经,智驾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 “专属武器”,但如今合资燃油车正以惊人速度追赶。一汽奥迪 A5L 乾昆智驾版搭载华为乾昆智驾系统,配备 2 颗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实现城区 / 高速 NOA 及全场景智能泊车 ,在复杂路况下精准识别、自动变道,丝毫不输新势力。
广汽丰田威兰达的 TSS 4.0 系统新增低速跟车、交叉路口辅助等功能,在城市拥堵与复杂路口轻松应对,智驾体验直逼纯电竞品。上汽大众途昂 Pro 与大疆合作,IQ.Pilot L2 + 级辅助驾驶支持 0 - 200km/h 全速域巡航及无人代客泊车,全方位覆盖日常出行场景。
座舱体验上,合资燃油车也喊出 “油电同智” 口号。东风日产天籁鸿蒙座舱版,HarmonySpace 5 系统搭配 15.6 英寸 2.5K 悬浮屏,6 音区语音交互如私人管家般贴心,48 款原生应用让出行娱乐两不误;
途昂 Pro 实现 6 屏联动,双 AI 引擎(DeepSeek + 文心一言)加持下,语音搜索准确率飙升,还能精准识别多人方言,智能化体验全面对标新势力,彻底改写燃油车座舱 “落后” 印象。
(二)价格下探:高配低价策略激活市场
价格,一直是消费者购车的关键考量。合资燃油车在智能化转型中,果断放下身段,以高配低价策略直击市场痛点。
豪华品牌奥迪 A5L 乾昆智驾版起售价仅 28.68 万元,较同级新能源豪华车低 10 万元以上,却拥有高阶智驾与豪华内饰,实现 “降维打击”;本田雅阁智驾升级版落地价下探至 14 万元级,L2 + 智驾系统搭配 10.25 英寸交互屏,性价比爆棚。
主流车型同样不甘示弱,一汽 - 大众探岳 L 将 L2 + 级智驾系统全系标配,起售价较老款下调近 3 万元,上市首月订单破 2 万辆,用销量证明智能化配置下沉的威力;广汽丰田凯美瑞覆盖 TSS 3.0 智驾系统,终端价降 1.5 万元后月销迅速回升,“标配普惠” 策略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能化红利,激活沉寂市场。
(三)本土化合作:借中国科技力量 “换道超车”
“中国定制” 正成为合资燃油车智能化破局的关键密码。东风日产与华为深度绑定,联合开发鸿蒙座舱,将华为生态优势融入日产车型;上汽大众引入科大讯飞语音识别、大疆智驾技术,
途昂 Pro 方言识别率达 98%,精准服务本土用户;奥迪 A5L 搭载华为乾昆智驾方案,实现 “中国技术 + 合资品质” 完美融合,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产品更贴合中国路况与用户习惯。
研发体系也在加速 “本土化再造”。丰田中国团队自研威兰达智能座舱,针对国内高频使用场景优化交互逻辑;一汽 - 大众推出 “燃油车三步走” 智驾路线图,计划 2026 年实现全国 100% 高速 / 城区路段智驾覆盖。本土化研发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成为合资燃油车智能化落地的核心驱动力。
三、差异化竞争:当机械素质遇上智能科技
在智能化浪潮中,合资燃油车并未盲目跟风新能源,而是凭借深厚技术底蕴,走出一条 “差异化竞争” 之路,将机械素质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精准击中用户痛点,重塑市场竞争力。
(一)驾控优势与智能体验的 “双向奔赴”
奥迪 A5L 乾昆智驾版在智能化转型中,巧妙平衡驾控与智驾。其搭载的 quattro 机械四驱系统,以托森中央差速器为核心,实现前后轴扭矩按需分配,在湿滑、冰雪路面上,动力无缝衔接,让驾驶稳如老司机;VMM 动态底盘调校,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悬挂阻尼,过弯时车身侧倾极小,精准循迹。
而华为乾昆智驾系统加入后,城区 NOA 自动规划最优路线,避让行人、车辆,高速 NOA 自动跟车、变道,实现 “科技护航下的驾驶乐趣”,让驾驶者在享受德系操控时,也能拥抱智能便利。
威兰达依托 E - FOUR 电子四驱与 TNGA - K 平台,同样在智能化中坚守驾驶质感。E - FOUR 四驱系统通过电机独立控制后轮扭矩,入弯时精准制动,减小转向不足;TNGA - K 平台赋予车身高刚性,悬挂韧性十足。在智能泊车时,系统优化悬挂刚性与制动响应,车身平稳入位,不 “点头”、不 “甩尾”,为追求驾驶质感的用户,提供智能化时代的安心之选,证明燃油车智能化并非以牺牲驾驶乐趣为代价。
(二)场景化需求精准覆盖
在智能化进程中,合资燃油车以敏锐市场洞察,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打造场景化智能体验,精准填补市场空白。
途昂 Pro 瞄准家庭用户,以 “油电同智奶爸车” 定位脱颖而出。6 座布局宽敞舒适,全家出行不拥挤;9 安全气囊全方位守护,为孩子提供安全堡垒;智能座舱亲子模式堪称亮点,后排儿童监测实时关注孩子动态,车载 KTV 让旅途充满欢乐,解决家庭出行痛点,在 30 万级燃油 SUV 市场,成为家庭购车首选,打破新能源在家庭车领域的 “垄断”。
天籁鸿蒙座舱版则主打 “移动客厅” 概念,将智能座舱拓展为多场景生活空间。17 扬声器 HUAWEI SOUND 音响,高中低频层次分明,播放音乐如同置身演唱会现场;零重力座椅贴合人体曲线,久坐不累。
工作疲惫时,车内一键开启 “影院模式”,看电影放松身心;周末露营,变身 “休息舱”,享受惬意时光,满足用户对 “第三空间” 的多元需求,在 B 级车市场开辟智能化新赛道。
四、未来展望:智能化能否成为燃油车 “续命符”?
(一)行业共识转变与供应链支撑
博世预测,2026 年燃油车中阶智驾技术将呈几何级普及,这并非空穴来风。从供应链端来看,域控制器、千兆以太网等关键硬件成本已下降 40%,规模化量产让曾经的 “高端配置” 变得亲民,为燃油车智能化大规模推广奠定经济基础。
车企层面,一汽 - 大众喊出 “燃油车也要智驾”,并推出三步走路线图;丰田也明确将智能化纳入燃油车核心战略,不再将智能化视为电动车专属。这种行业共识转变,预示着燃油车正从边缘化重回舞台中央,开启与电动车 “同频进化” 新篇章。
(二)市场格局或迎重塑
当合资燃油车凭借智能化强势回归,汽车市场格局或将被重塑。曾经,新能源汽车以智能化为利刃,在市场中迅速扩张;如今,合资燃油车补上智能化短板,与国产新能源的竞争焦点从 “是否智能” 转向 “如何在不同动力形式下实现智能体验最优解”。
对于三四线城市用户,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仍是新能源车的 “硬伤”,而燃油车加油便捷,结合智能化配置,更符合他们的日常出行需求;长途出行高频群体,新能源车续航焦虑与补能时长令人头疼,燃油车续航与补能优势明显,再加上智能座舱、智驾辅助,让长途旅程不再枯燥疲惫。这些细分市场的潜在需求,正成为合资燃油车的新 “战场”,凭借智能化 + 传统优势,有望改写市场份额分布,为燃油车赢得更长的 “存续窗口期”。
当合资燃油车放下 “保守派” 身段,以技术革新破局、用本土化合作加速、凭性价比突围,曾经被视为智能化 “短板” 的燃油车,正以 “油电同智” 的新姿态重新定义市场规则。这场始于 2025 年的智能化反攻,不仅是合资品牌的自救之战,更预示着汽车行业将进入 “动力形式多元、智能体验共通” 的全新时代 —— 智能化从未专属电动化,燃油车的牌桌上,好戏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