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这个名字刚出来的时候可真是风光无限。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个大佬联手搞出来的牌子,谁看了不说一句“这车稳了”。可现在呢,2025年9月,王辉接替朱华荣当董事长的事一出,大家心里都咯噔一下。
这才两年,换第二回老板了。说不慌,那是假的。
当初吹得多厉害啊。长安造车老底子厚,华为智能系统牛,宁德时代电池全球领先。三个人凑一块儿,简直是王炸组合。我们都以为阿维塔能直接冲进高端新能源市场,把特斯拉都挤一挤。
结果呢?前八个月卖了7.97万辆。年初定的目标是22万。算下来,才完成36.2%。连四成都不到。
这个数字摆出来,谁都抬不起头。每一辆车没卖出去,就像在账本上划一刀。钱烧着,车堆着,人心也一点点凉了。
更头疼的是,原计划2026年港股上市。现在这销量,拿什么去敲钟?资本不傻,一看报表就知道成色。你人还没上桌,饭已经快凉了。
王辉来了。他是长安老将,干过工程院,管过工艺,做过战略,还在马自达那边当过执行副总裁。最猛的是,他带过海外团队,东南亚那边的业务就是他一手推起来的。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阿维塔现在真把宝押在海外了。2025年要进50个国家,2027年海外卖6万辆。听着挺吓人,但现实更吓人。
我去年在德国慕尼黑待过两个月。那边街上特斯拉多得跟出租车似的。宝马奔驰都在推新款电车,连大众ID系列都开始打价格战了。你说阿维塔突然冒出来,凭什么让人掏钱?
我在当地问过一个汽车销售员,他说:“你们中国车?我知道比亚迪,听说过见过广告。阿维塔?没听过。”
这话挺扎心。品牌认知度为零,就得从头打广告,建展厅,招人,铺售后。一套下来,烧钱像烧纸。
而且欧洲人挑车特别狠。安全标准高,软件得稳定,充电兼容性还得好。有一次我看一辆国产车停在路边,车主抱怨导航地图切不了本地模式,语音助手听不懂德语口音。这种细节,国内可能无所谓,在国外就是致命伤。
我自己试驾过阿维塔12。内饰确实高级,屏幕一大片,座椅会按摩。但自动泊车卡了好几次,识别线框慢半拍。旁边一个德国老头看了直摇头,说:“这还不如我五年前的宝马。”
产品可以改,系统可以升级。但信任不是一天建立的。
再说回长安自己。最近动作不断,深蓝汽车销量看着不错,前八个月近20万,同比增长六成多。可全年目标50万,完成率也就四成。压力一样大。
整个长安系都在换人。高管调来调去,像是重新洗牌。有人说是病急乱投医,我觉得也不全是。企业走到这一步,不动肯定死,动了还可能活。
但换人不是万能药。新班子上来,想法不一样,节奏对不上,下面人也不知道该听谁的。我朋友就在一家车企做中层,他说最近三个月开了二十多个会,每个会都说要“聚焦用户”,可具体怎么做,没人说得清。
阿维塔现在就是这么个状态。方向模糊,脚步踉跄。国内没站稳,又要往外冲。上市像悬在头顶的刀,掉下来就完蛋,不掉又天天提心吊胆。
王辉有经验,尤其是海外这块。但他能不能压住场子,整合三方资源,才是关键。华为想主导智能化,宁德时代关心电池配套,长安盯着整车落地。三家都有话语权,谁也不局面,光靠开会解决不了。得有人拍板,还得有人扛事。
我认为,阿维塔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钱,而是清晰的身份。它到底是谁?为谁造车?是要做科技旗舰,还是豪华舒适,还是性价比路线?到现在都没讲明白。
我自己访谈过两个潜在买家。一个深圳的程序员,说喜欢阿维塔的设计,但担心售后网点少,维修贵。另一个杭州的女老师,说觉得车太冷,不像个“家”,更像展台上的模型。
这些声音很少被听见。但它们才是真实的市场反馈。
所以我说,与其忙着出海,不如先把国内几个重点城市的服务做扎实。让用户敢买,买了不后悔。口碑起来了,走出去才有底气。
阿维塔还有机会。但窗口期不会太久。明年如果销量还是上不去,别说上市,怕是连独立运营都成问题。
它必须做出选择。快一点,狠一点。犹豫就会败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