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重庆这座山城尚未进入炎热的夏季,但几位汽车行业高管的发言却让中国汽车市场的紧张情绪显露无遗。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看法,强调汽车发展的长期主义和油电同权的关键性;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微笑着表示,内卷是“优胜劣汰”的正常过程。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价格战的混乱局面发表了犀利的见解,认为这造成了不规范的无序竞争;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直言内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今年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这几位大佬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演讲模式发言。尽管他们的讨论中夹杂着一些火药味,但我们欣慰地看到,当前中国汽车市场迫切需要这样的热烈探讨,以引发对内卷现象的深入思考,从而推动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了在竞争中生存,汽车行业的参与者必须全力以赴。针对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现象,汽车情报新媒体采访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他认为,现阶段的内卷并非简单的低层次现象,而是新旧生产动力转换的过程,是产业变革的必经阶段。价格战则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表现,车企需要积极适应这一新现实。
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国车市内卷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集中度提高,表现为一些优势车企的实力增强,以及企业数量的显著减少。原本依赖高溢价的产品结构已开始分化,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在电动车普及后这一趋势愈发明显。在过去八年中,主流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量利用率呈下降趋势,而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的迅猛崛起显示出头部车企在享受规模优势的同时实现了更大的降本,其它企业则逐渐被边缘化。
在论坛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学用谈到价格战时表示,尽管比亚迪认为内卷是自然规律,广汽也对这种竞争方式表示担忧,但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不参与价格战是不现实的,然而以牺牲产品价值为前提的价格战是不可取的,企业应在合理价格中为消费者提供最佳价值。
与汽车情报新媒体的交流中,李学用对当前的价格战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这将是一次持久的博弈,所有参与者都需做好准备,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才能体现出竞争的结果。他指出当价格战达到一定程度,一些营销手段将失去效用,企业必须密切关注成本。
李学用提到的成本问题,实际上是许多车企高管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寻找新的降本途径,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也关系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降本对于车企而言,既要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这容易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正如吉利的李书福所说,内卷现象同时具备两面性: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且公平竞争,这显然是有益的;反之则是害处。
实际上,由价格战引发的车企降本困局已经逐渐显露。头部财经媒体《第一财经》在报道中提到,某自主车企的工程师透露了行业内的黑暗现状:他们在拆解一款售价25万元的畅销车型时发现,其用料和NVH声学包几乎与过去10万元的车型相似。对此,某自主新能源的研发工程师表示,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无法看到车辆的内在用料,大多数人也不明白什么样的用料才是优质的。在当前价格战愈演愈烈的环境下,车企可能会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降低成本,以避免赔本的生意。
确实,正如俗话所说,“赔本的买卖没人做”,而“亏本的生意却有人做”。最近网络上曝光的某日系汽车制造商集体数据造假事件,就是为了追求降低成本而采取的不当手段。奥纬咨询的合伙人张君毅对此评论道,在监管政策和质量检测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汽车制造商往往通过压缩成本和违背生产一致性来规避检测,从而导致违法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张君毅强调,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不应冷嘲热讽,毕竟在全球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各国企业之间的内卷已经达到巅峰。中国品牌只有在把控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虽然并未直接提到自主品牌的类似问题,但前不久一位知名汽车博主对热门车型哪吒L的拆解发现,虽然车内的冰箱、彩电和大沙发颇具吸引力,但焊接工艺却令人堪忧,电池方案也存在缺陷。试想,如果这些问题不是在拆解时暴露出来,又有多少消费者会知晓呢?
这正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一种典型现象,各大车企都在竭尽全力维持市场竞争,不惜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成本。由于国内市场供需失衡,车企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淖,形成了“卖得越多赚得越少”的怪现象,这也可以称之为降本困局。
在这一背景下,近两年来中国车市内卷的严重性一方面源自于油电快速转换所引发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经济从扩张转向收缩、居民进入低欲望消费的大环境有关。这两方面因素的叠加,使我们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内卷现象。考虑到价格战将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希望车企在此时不要耍小聪明,因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同时也期待车企能够听取崔秘书长的建议,适应全面竞争的环境,合理保护员工的权益,避免牺牲员工的利益。做到这两点,或许才能真正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