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汽车市场,各种新名词、新技术层出不穷,让很多准备买车的普通人看得眼花缭乱。
大家心里可能都有个疑问,现在花个十来万块钱,买到的车和几年前相比,到底进步了多少?
是不是还只是代步工具,多了几块屏幕而已?
最近,吉利汽车旗下的中国星系列推出了一款名为“全新东方曜”的新车,官方指导价从不到十万起步,最高配也不到十八万。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价格亲民的家用车,它的硬件配置清单却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因为它搭载了很多以往在更高级别、更昂贵的车型上才能看到的技术。
这不禁让人好奇,这到底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下放,让老百姓能享受到科技红利,还是仅仅是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参数堆砌?
今天,我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仔细分析一下这款车的智能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看看它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
首先,我们来看看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行车安全和驾驶辅助功能。
东方曜系列搭载了一套名为“千里浩瀚H3”的辅助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的基础,是遍布车身的大量传感器。
具体来说,它有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这些东西听起来很复杂,但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汽车额外多出来的“眼睛”和“耳朵”。
11个摄像头就像我们人眼一样,可以清晰地看到路上的车道线、交通标志、红绿灯以及行人和车辆,形成全方位的视觉感知。
而毫米波雷达的作用则更为特殊,它不受光线、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能够穿透这些障碍,探测到前方较远距离的物体,就像给汽车装上了“透视眼”。
至于12个超声波雷达,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它主要负责近距离的探测,比如我们倒车时听到的警报声,就是它的功劳,只不过东方曜上的数量更多,覆盖范围更广,能更精准地感知车辆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
这么多传感器收集到海量的信息后,需要一个强大的“大脑”来进行处理和决策。
东方曜为此配备了一颗算力达到128TOPS的芯片。
这个“TOPS”单位代表了芯片每秒钟能进行万亿次级别的运算。
128TOPS的算力,意味着这个“大脑”的反应速度极快,能够在瞬间分析所有摄像头和雷达传回来的复杂路况信息,并作出判断。
比如说,在拥堵的市区道路上,系统能同时监控前方车辆的动态、侧方突然插入的电动车以及后方紧跟的车辆,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在必要时提醒驾驶员甚至主动采取制动措施。
这种由全方位感知硬件和高算力芯片组成的体系,使得车辆的辅助驾驶能力不再是简单的定速巡航或者车道保持,而是向着更智能、更主动的安全防护迈进了一大步,对于提升日常驾驶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支撑这些智能化功能的“底层架构”——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
这个概念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但它却是决定一辆车是否“聪明”的关键所在。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传统的汽车就像一个老式的工厂,控制发动机、变速箱、车窗、空调等不同部件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独立的小控制器,它们各司其职,但彼此之间的沟通效率很低,协调起来很困难。
而GEEA 3.0架构则像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工厂,它采用了一种高度集中化的设计,将大部分功能控制权都集成到了一个类似“中央超级大脑”的核心控制器上。
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指令传递路径大大缩短,决策和执行的速度变得飞快。
同时,这种架构还为整车软件的在线升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TA)提供了基础,让汽车像智能手机一样,可以通过不断更新软件来获得新功能或优化体验。
为了保证这个“中央大脑”与车辆各个“器官”之间信息传递的通畅,东方曜还引入了千兆级以太网技术。
这相当于把车内的信息传输通道从过去的“乡间小路”直接升级为了“高速公路”,数据传输速度提升了惊人的200倍。
这种高速传输带来的好处是用户能直观感受到的。
比如,当你在中控大屏上操作导航时,指令能毫无延迟地传递给系统,同时导航信息也能瞬间同步到仪表盘和抬头显示上。
智能驾驶系统在做出决策后,也能立刻将指令传递给车辆的动力和制动系统,确保反应的及时性。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先进的底层架构,车辆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系统才能真正融为一体,协同工作,给用户带来流畅、统一且无缝的智能体验。
最后,我们坐进车内,看看与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智能座舱部分。
东方曜系列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它搭载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
这个系统源自于我们熟知的手机品牌魅族,它的加入,让汽车的座舱体验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去很多车机系统之所以用起来感觉卡顿、逻辑混乱,是因为它们的设计思路还停留在传统的功能机时代。
而Flyme Auto则是将成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理念带到了汽车上。
它背后有业内主流的高通8155芯片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的流畅度。
硬件上,25.6英寸的全彩抬头显示,加上两块14.6英寸的高清大屏,可以实现多屏联动,信息显示丰富且直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燃油车在内饰科技感上的短板。
在实际体验中,这套系统的优势体现在交互的每一个细节里。
它的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操作逻辑也像使用平板电脑一样直观,支持各种滑动、拖拽等手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语音交互功能,它能够准确识别自然语言,并且支持连续对话和跨场景指令。
你可以一口气对它说“有点冷,打开座椅加热,然后导航去最近的商场”,系统都能准确无误地执行。
这种人性化的交互方式,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真正服务于人的便捷工具。
总的来看,吉利通过东方曜系列车型,确实将许多原本属于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技术配置,成功地应用到了十万级别的燃油家用车上。
这不仅体现了其在供应链整合和成本控制上的强大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向市场和消费者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先进的智能科技并非遥不可及,普通家庭也完全有能力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更安全、更便捷、更有趣的出行生活。
这对于整个汽车消费市场而言,无疑是一次积极的推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