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长安启源Q07真挺吸引人的。尤其是折腾激光雷达、智驾系统这些,可以说是硬货,价格还瞄准平民。哪怕我skeptical一阵,想想其实也是行业趋势——配置拉满但不要炒高价。
不过你问这个咋不搞大电池?其实我觉得,这可能是出于成本控制和定位考虑。12.98万的价位,搞个大电池的话,成本直线上升。而且,厂家更偏向突出高阶智驾和智能配置,把焦点放在智能驾驶辅助上。大电池固然重要,但对家用SUV来说,续航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比如说那台日产奇骏,续航其实挺一般,但用着舒服、省心还是卖点。估算一下,这车的续航大概在215公里左右(CLTC标准),我猜实际可能在170-190之间,实际表现可能没想象中那么爆炸但够用。
为什么我会这样猜?因为,咱们开车用电很讲究,比如夏天开空调大电池更需要。再加上,车的底盘设计和动力系统都偏向实用。底盘我还没细看,但你说底盘呢?我觉得还挺扎实的,毕竟长安在SUV底盘调教上投入不少。它的悬挂我猜会偏舒适,不会硬邦邦的。
至于七座?你说得对,我也在想这个。像启源Q07的定位太偏向家用和智能,七座——(这段先按下不表)——也许会考虑未来推出加长版?不过我个人觉得,像这种家用智能SUV,七座不是必然,但如果能有,绝对能多卖点。毕竟,很多家庭出行靠的就是7座的空间和实用性。
还想问个问题:你觉得这个1300万像样的激光雷达能持续到几年?我直觉觉得,技术更新太快,可能用个三五年就得换,但这又和成本挂钩。供应链上,激光雷达的货难买不难买?像我之前听说,一些国产激光雷达产能慢,价格波动大,可能临时缺货导致一些车型装不上。
说到供应链,我还想到,前几天和朋友聊天,他说宝马那帮人用的芯片,玩笑似的——老掉牙的芯片,已经不够用了。就算是智能辅助系统,芯片性能也很关键,这8155我就觉得有点老大难了。长安用的天枢智能虽然说算力不错(5T的那款),但其实主要还是和软件配套,硬件的支撑才是更关键。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启源Q07这个智驾系统支持的场景真多,城市高速、城市堵车、停车场,其实不同场景的挑战不同——堵车时自动跟车最得心应手,出行惯的人也会用得得心应手。
哦,对了,关于电机最大功率165kW,百公里加速7.9秒这个参数其实也让我觉得挺震惊的。它的增压引擎和电机配合,估计全车的心跳值比我想象的还要炫酷。但我还是觉得,用国产车的心里话,要做得更稳。有时候厂家为了亮点会放点夸张的参数,实际路上体验才是王道。不知道你有没有试驾过类似配置的家用车,感觉如何?
这也让我想到,纯电续航145公里和215公里这两个数字,用在家用日常还算能接受。我觉得最关键还是充电便利性。如果能在家门口搞个快充角落,日常出门车不用担心续航焦虑。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是有点疑问。像我这种不太喜欢折腾的人,最在意的其实还是车子的耐用性和后续维护。比如说,长安的质保怎么样?维保方便不?还记得有个朋友说你知道吗?我那老掉牙的车机芯片,升级都难——说白了,硬件和软件都要跟得上,才算是成熟。
说到界面、交互,我觉得15.4英寸旋转屏幕挺酷的。但我也担心时间长了,它会不会卡顿?(这个我还真没查详细资料)忽然想到,国产车的系统优化一直是个硬伤,尤其是像深度学这种东西,虽然热潮在起,但还没完全走上成熟路线。你觉得,岳父用惯了苹果车机,用国产的那些芯片会不会觉得差点意思?我估计国产车,未来还是得走软硬结合路线。
这款启源Q07,配置看着挺强的,价格也实在,很多家庭可能会被吸引。可我总觉得,家用车最怕的是用着不耐用,后续维护烦。你怎么看?你是不是也会在意整车的耐用度或者保值率这些?这算是我一直琢磨的问题。
哎,谈了这么多,你有没有觉得,未来的车是不是还是技术堆出来的花样多,真用的人反而少这种情况?科技越追越快,能用到无人驾驶+激光雷达的水平,可能还得再等一等。我反而更关心,这样的配置能真正落到实处吗?别被宣传冲昏了头。
你觉得,像这样把激光雷达装在家用SUV上,是走量还是起个样呀?我还在想:未来几年,国产车会不会走得更远一些?还是还得看芯片、供应链、性的稳定性这些硬核的因素。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