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寒潮袭来 特斯拉销量腰斩 中国市场能否成为救星?
欧洲市场正给特斯拉泼下一盆刺骨的冷水。销量断崖式下跌。品牌形象受损。竞争日趋激烈。埃隆·马斯克的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数据显示。特斯拉4月在欧洲的新车注册量仅为5475辆。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52.6%。这不仅是连续下滑。更是近两年来的单月最大跌幅。今年前四个月。其在欧洲的累计注册量同比下滑约46%。寒意刺骨。
暴跌并非孤例。德国3月注册量骤降76%。丹麦同比下降65.6%。瑞典下滑63.9%。荷兰市场接近腰斩。法国同比下降36.8%。七月份。英国市场暴跌近60%。德国下降55.1%。自由落体。似乎没有尽头。
01 多重困境,特斯拉欧洲溃败原因深探
为何在欧洲遭遇滑铁卢?原因是多方面的。
产品老化是硬伤。Model Y 三年未进行大改款。消费者等待时间过长。市场吸引力下降。欧洲评论员试驾完竞品后直言。特斯拉的极简风不再是未来感。而是廉价感。
价格策略缺乏灵活性。在法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Model Y 比大众 ID.4 贵出 1万欧元。这大幅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葡萄牙市场通过降价也未能有效刺激需求。反而因供应链波动导致交付延迟。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
02 马斯克言行,成为品牌无法承受之重
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已成为特斯拉欧洲问题的显著放大器。
他的争议性表态。以及其推动的X平台内容审核政策调整。被指引发欧洲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价值观的质疑。进而影响购买决策。
马斯克曾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这引发了欧洲消费者的反感情绪。甚至发生了欧洲特斯拉门店、汽车、充电桩等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民调显示。59% 的欧洲人因为"马斯克因素"拒绝购买特斯拉。
品牌忠诚度从73% 跌至 57.4%。品牌形象从"环保先锋"变成"争议符号"。每一次在社交媒体的发声。都可能代价高昂。
03 群狼环伺,竞争环境日趋残酷
欧洲本土电动汽车品牌加速崛起。宝马、大众、Stellantis等传统车企。通过推出高性价比车型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品牌电动车的崛起。也给特斯拉在欧洲市场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中国品牌电动车价格更实惠。为欧洲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比亚迪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正逐步占据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在挪威。比亚迪的注册量飙升了218%。远超特斯拉的21.3% 增长。
大众集团上半年电动车销量暴涨89%。玩起"油电同价"。直接把特斯拉按在地上摩擦。斯柯达更狠。Elroq和Enyaq销量翻倍。
零跑T03 以1.6万欧元成为最便宜电动车之一。在意大利、葡萄牙这些市场占有率超60%。这简直是左右开弓。把特斯拉打得找不着北。
04 市场差异,欧洲与中国的冰火两重天
欧洲市场。电动汽车平均售价达6.5万欧元。能买两辆燃油车。上半年欧盟纯电份额才15.6%。混动车型倒是卖得飞起。占了34.8%。
补贴退坡是重大打击。德国政府年底突然砍了电动车补贴。Model 3一夜之间少了6750欧元福利。订单量从日均200单跌到50单以下。
法国把补贴门槛抬到碳足迹标准。上海产的Model Y因为海运排放超标。直接被剥夺4000欧元补贴资格。这哪是政策调整。分明是精准打击。
反观中国市场。六座版Model Y刚上市就被抢疯。特斯拉股价全靠上海工厂撑着。中国消费者用真金白银给特斯拉续了命。
为何中国人这么买账?特斯拉在中国定价确实有诚意。Model 3现在23万就能落地。比欧洲便宜近一半。最根本的。还是中国新能源市场太卷了。消费者见过真佛。特斯拉那套虽然老了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自动驾驶和超充网络还是有优势。
05 前路何在,特斯拉的艰难抉择
特斯拉的全球业绩。同样不容乐观。上半年全球交付72万台。同比下滑13.2%。营收大跌11%。净利润缩水三成。现金流只剩1亿美元。创下近年新低。
马斯克在财报会上承认。可能面临"好几个形势严峻的季度"。翻译过来就是:我快顶不住了兄弟们。
欧洲溃败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没有永远的爆款。只有不断的创新。当补贴退去、竞争加剧。能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真正懂用户、肯投入研发的企业。
马斯克要是继续沉迷社交媒体当网红。不好好搞产品。别说欧洲市场。恐怕连中国这个救命稻草都要抓不住了。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可以骗他们一时。不可能骗他们一世。
特斯拉。可长点心吧。
数据来源: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各国交通部门公开数据、行业分析报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