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到车展看车和过去看戏剧差不多——都有情节、有高潮、有出人意料的反转。唯一的遗憾就是,观众永远只能当观众,最多鼓鼓掌,回头该挤地铁还是得挤地铁。岁月不饶人,车展不饶厂商。记得当年我们对老外下跪叫“师父”,看奔驰宝马窝里横,看国产品牌车标都得带点自卑。但此一时彼一时,车展的天已经变了。汽油味逐渐被电解液熏香熏晕,油腻的西装大佬让位给手握AIGC的PPT小鹏同学,前排C位永远轮不到姓“外”的。如今走进展馆,谁都能体会一回“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买不起,也能顺道批一批“局限性”,这种主角光环,堪比春晚。
今年的国际车展又一次在成都上演。成都的国际范儿不用多说,姑娘辣得让你没胃口,火锅烫得让你七窍生烟,偏偏连车展都热得发烫。不信?“领潮而立,向新而行”的主题一出,我差点以为是哪个新消费品牌的H5广告。你可以理解为八卦之火人人传,但偏偏这火烧到车圈里,烧出了不少新鲜玩意。
过去车展,满场顺拐英文单词,哪个展台上外籍高管多,哪个品牌气场就高。想当年我们国产品牌是挤在角落的B角,联盟站队大背景下,搞个独立展区都显得胆大包天。国产品牌那气质,差点成了黄铜门把手上的指纹,存在感弱得可以申遗。谁能想到2025年,这种老皇历早就翻过去,如今本土厂商就是这出戏的主角,灯光效果给得都快把观众烤糊了。专馆那是基本操作,北上广深还凑合,到了成都,连地道的老鸦炖汤都给你安排上。
你要问哪家国产品牌最出镜?那还得数几个“全村的希望”:奇瑞,长安,比亚迪。“专馆”就像高考状元的头衔,哪个都舍不得少一个。奇瑞这次直接亮出捷途纵横新序列,说得大气,其实大家关注点是——终于有新梗了。旁边威麟品牌在那焕新,其实“焕新”听起来总有点秃头理发的那味:“套餐升级一下,洗剪吹三合一。”比亚迪倒也没闲着,直接甩出“天神之眼”与“兆瓦闪充”,我感觉不懂车的人能听成中国神话,懂点科技的呢,可能已经在咬冷光牙套默念:“拜托,让车不失控能跑远点,别带天神下凡来考试。”
国产品牌敞开了玩,不仅自己发光,还捎带给外资老大哥们上了一课:电动化、本土化,谁不懂就出局。梅赛德斯-奔驰玩纯电了,CLA与AMG两兄弟,一个走酷炫路线,一个剩下的基本就是贵得理直气壮。别克扛着“至境”出场,听名字像要搞极乐世界,结果还不是续命新能源那套。丰田不甘落后,玩全固态电池,热失控温度硬生生比别人高两百度。说白了还是按照市场路线图抄作业,就是别让电动车变手机:“去年冬天续航减半,今儿今年夏天空调瘫痪,下回说不定还带烧烤功能。”
要说今年新品新能源扎堆,卷得比下班地铁还离谱。方程豹钛7作为SUV新力军,外形敲定硬派,走的是方盒子审美,外挂备胎一到位,立刻有行走的冷笑话气质。你问多硬派?那种“拉死气沉沉”的样子仿佛仇人见面,多了三款内饰配色也是因为国产车主啥都讲究“适配多样性”。动力是1.5T插混,预售价25到30万,比我一年的白领梦还便宜点。你以为大家买它看中性能?不,其实多数人下单的原因是:终于不用纠结要不要花钱补贴电池技改。
再看风云T11,造型自带“赛博朋克”滤镜,目之所及都是封闭格栅和各种硬拗的进气口,辨识度是造出来了,还夹杂着一丝“别碰,怕丑”。动力系统玩增程,电跑200公里,综合1400公里。充电焦虑党是没了,可这台车的“特色”则是可以当电源用,整得像移动版小区变压器:“车里冰箱煮火锅,车外放映露天电影,家庭原地营业额翻倍,电费内卷刚刚好。”
说起福特烈马新能源,多少有点“爷青回”。名字一野,配置一拉满,纯电和增程双重选择,价位也够头铁(30-40万)。外表“城市”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子美国农村二队扮城里的新鲜感。搭个105度大电池,官方说纯电650公里。实地体验,不知道是不是遇见堵车没电,反正续航那是个迷。至于增程版,假装只靠油不靠电,续航得个1220,听着牛,其实多开几趟夜市也就那意思。
岚图追光L一出,网友先搬小板凳看热闹。不看外形,看智能化,前脸鲲鹏展翼,后面乾崑智驾+鸿蒙座舱,智驾广告词都快把宇宙征服几个来回。搭1.5T插混,官方CLTC410公里,电池再次提醒自己续航不能丢人。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让人怀疑将来买车还用考驾照吗?直接考编程证得了。
尚界H5也来了,车圈掏出天花板级“科技感”:激光雷达满天飞,发光车标自带夜店属性,干脆让车成为高科技流动夜总会。动力双选择,纯电655,增程能上1360,说是无远虑更无近忧。听起来牛气冲天,实际细想,远虑近忧这话用在车上,倒像是给驾驶员心理按摩。
全新问界M7 EV大概是给智能驾驶硬件配新定义。192线激光雷达光听着就容易误以为科幻片道具,比我那年高考还难理解。车里加上两块大屏,一块前面,一块后面,搞得像学生上课抄作业那么认真。增程和纯电你随便挑,纯电700公里,感觉这续航不是跑长途,是奔月。问题在于,用不上这么多公里,充电桩反正一直抢不到。
作为纯电和增程两条腿走路还嫌慢的深蓝S07,搞了个共生美学升级,自带高压平台,纯电628公里。定价又亲民,最便宜的11.99万,不愧是卷内卷的小能手。可别高兴太早,买了车才知道:油电兼备,油价跌了心疼,电价涨了心梗,掏钱的总是自己。
星途ET5则如同那种选秀综艺里费力刷存在感的练习生,跑出来先跟你聊芯片,什么猎鹰700、征程6P、560TOPS算力,配三屏交互、飞屏拖甩。大家不懂,就点头当高科技面子工程。上路体验,万一出bug就只能安慰自己:“没关系,人脑归根结底还是可靠点。”
这么一盘看下来,新能源成了“车圈内卷代表”,智能化沦为厂商之间的背诵比赛。看车展俨然像看综艺,谁家的AI更能编段子,谁家的激光雷达更像探照灯,外观也要能让设计师写出一篇小作文,合成一首屠龙诗。别忘了,所有厂商都记得标准动作:续航永远是上不封顶,配置必须全都头顶光环,谁也不能低到地平线下:“我们坚决不做最后一名,但可以分分钟做昂贵的二名。”
国产车一跃成主角,外资品牌被拎着领带学作业。科技与电气化格式化推进,搞得车展就像小时候家长会,谁家孩子多报一个兴趣班都恨不得写进简历。这届展会的厂商变化就差没有“兼职机器人”了——台上推介词云山雾罩,台下观众刷榜吐槽,总结起来就是:不用买车都能涨知识,所以叫“全民车展”也不过分。
再讲回来,到底看了这么多新车型,谁有望成为下一个流量密码?不好意思,谁流量大谁就更快被吐槽,谁续航长谁就更怕掉链子,真要入手,最后多数人还是选择“地铁永不堵,出门就是风。”车展让人有热闹可看,有槽可吐,不用花钱也能享受主角待遇——唯一的遗憾就是,买不起依旧是常态。
谁说国产汽车只能仰望别人?现在轮到别人靠着我们“加电”加创新。国产新能源、豪华外资、各种AI概念,不搞内卷都对不起这颗地球。智能化、科技范,配置竞赛,最终谁能笑到最后?反正我笑累了,钱包没瘦,充电的机会可能还没股民多。
说到底,汽车圈的卷法跟生活差不多,谁也别真当自己能开着新能源车一路绿灯。你以为自己与未来零距离,谁知道明天就被现实堵在半路。庙会有庙会的热闹,车展有车展的浮华,后来我还得走出展馆,挤上那个没空调的地铁。想通了,汽车工业再怎么进步,最先自动驾驶的永远是我的钱包。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