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越重越安全 是伪命题?看完这组碰撞测试数据,你还敢信吗

车越重越安全 是伪命题?看完这组碰撞测试数据,你还敢信吗-有驾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车越重就越安全,这句话对不对呢?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这种说法,在选车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地认为,车重的车更安全,开起来更稳。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咱们先从物理原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动能公式大家都知道,动能等于二分之一乘以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假设两辆车,一辆重 1 吨,另一辆重 2 吨,以同样 50 公里的时速撞墙(就像模拟碰撞测试那样),很明显,质量大的那辆车,也就是 2 吨重的车,碰撞能量更大。这时候,如果墙足够坚固,不能吸收这些能量,那能量就只能靠车身自己来吸收了。从理论上来说,轻车要面对的能量更小,在同等坚固的条件下,对人体的伤害也就越小。再看刹车,同样是 50 公里的时速,其他条件完全一样,1 吨的轻车刹车距离会比重车更短,这意味着轻车有更大的概率可以避免碰撞。这么看来,是不是越轻的车越安全呢?

但现实中的交通事故,可不是撞墙这么简单。马路上真实的事故,往往是两车相撞。咱们想象一下,一辆东来的车和一辆西去的车,要是撞起来,不管是迎面碰撞还是追尾,1 吨的轻车和 2 吨的重车撞在一起,情况就不一样了。两车都有溃缩区,都会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车都要承受碰撞能量。这时候,谁更吸能呢?车越重,速度变化越小,车内乘员受到的力也就越小,伤害自然就相对减小。从这个角度看,轻车好像是给重车吸能了。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咱们来看看一组碰撞测试数据。懂车帝在 2024 年 4 月到 10 月,联合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碰撞测试,涉及 30 款热门车型,价格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涵盖了国内外知名品牌。测试项目包括 64 公里 / 小时正面碰撞、80 公里 / 小时追尾碰撞、56 公里 / 小时钻入卡车碰撞,通过这些考验来展现车辆的安全表现。

测试结果很有意思。沃尔沃 S60、特斯拉 Model 3、迈巴赫 S 和赛力斯问界 M7 在测试中表现出色,获得了 “双 G” 成绩,展现出了顶级的车身结构和乘客保护能力。但也有一些豪华车型,比如奔驰 G 级、宝马 X5、雷克萨斯 ES 等,只拿到了 “单 G”,在个别项目上表现欠佳。更让人意外的是,长安 CS75 PLUS 和长安启源 A05 只获得了双 P 成绩,安全性表现较差。还有路虎揽胜,作为豪华品牌,在多项测试中表现糟糕,三项测试只拿到了 “3M” 成绩,在钻入卡车测试中,B 柱甚至直接断裂,这和它高昂的售价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反观一些国产车,像比亚迪海鸥,安全表现不俗,和路虎揽胜获得了同等评分。

从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出,车的安全性,可不能只看重量。车辆的安全性能,其实是一个综合的考量,涉及到车身结构、安全气囊、安全带等多个方面。合理的车身吸能结构设计,能在碰撞时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保护车内乘员;新型高强度轻质材料的应用,既可以保证车身强度,又能实现轻量化;车内的安全气囊、安全带、安全座椅等装置,也都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说,现在很多车都采用了高强度钢来打造车身框架,特别是在 A 柱、B 柱、车门防撞杆等关键部位,这些高强度钢强度高,重量相对轻,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减轻车身重量。

另外,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强调减重,研发轻量化车身呢?一方面,车身轻量化可以降低油耗,节能减排,这对环保和降低用车成本都有好处。据研究,汽车整车重量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 - 8%,每减少 100 公斤重量,百公里油耗能降低 0.3 - 0.6 升。另一方面,减轻车身重量还能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让车辆开起来更加灵活。

所以说啊,“车越重越安全” 这个说法,太片面了,它只是我们在选车时的一个参考因素,绝不能当作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在选车的时候,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关注车辆的整体安全配置,不能只盯着重量不放。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车辆安全性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关注我,这样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更新的内容啦,愿大家都能选到安全又心仪的车,出行平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