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三大车型负责人同日离职引发行业震动

说到特斯拉的这波人事大地震,真有点像那种电视剧里突然断电、主角神秘消失的桥段。

你以为只是换个负责人?

错了,这更像是公司内部闹了场“春秋大梦游”,Model 3、Model Y和Cybertruck三个重量级项目竟然同一天都空降出局,简直让圈内外一片哗然。

先说说那个从实习生爬到项目老大的希丹特·阿瓦斯蒂。

你别看他年轻,背后可是拼了命,把那个设计得酷炫又麻烦缠身的Cybertruck推进量产线上的关键人物。

但最近他甩手走人,不免让人浮想联翩:难道连自己造出来的“未来皮卡”都不敢管了吗?

回头翻翻数据,从去年11月开始上市,这车就没少给大家添堵——胶水粘不牢、灯光刺眼到能当舞台效果,还有胎压监测系统时不时罢工。

这些召回事件一个接着一个,好似产品自带“雷区模式”。

要知道,在美国市场上,今年第三季度卖出的Cybertruck才5400辆,比起原本喊出的25万辆目标,就跟打游戏掉血一样惨烈。

而且戏剧性还没完,同一天负责全球最火SUV Model Y生产链管理的伊曼纽尔·拉马奇亚也选择悄无声息地离开。

两位掌舵者同时撒手,一时间风声鹤唳,让人忍不住怀疑:特斯拉是不是陷入某种前所未有的大迷雾?

这让我想到那些早已转战江湖各处的人物,比如David Zhang,当年帮忙搞定Model S/X和Roadster系列,是不是在看到这种人才流失潮后,也决定赶紧找条安全通道?

还有Daniel Ho,那位曾经被称作Model 3量产英雄,却在去年裁员浪潮中被扫地出门,如今跑去Waymo混迹自动驾驶阵营,分分钟给对家送去了活力补给。

有人把锅甩到了埃隆·马斯克的新宠儿——人工智能领域,说啥汽车业务遇冷,他偏要押宝AI。

但我瞧这理由,有点太简单粗暴。

毕竟,每家公司都得面对产品本身的问题啊!

你造辆续航缩水、电池比别人重,还长得像科幻电影里的外星飞船,要客户买单?

再牛逼的CEO也拦不了消费者挑剔的目光。

如果连打造梦想座驾的人都盯不上明天,那么谁还能撑起这个号称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平台?

这里面透露出的,其实是一整个科技巨头不得不跳的一支钢丝舞。

从疯狂扩张,到频繁变革,再到核心团队逐渐崩塌……压力山大是共识,但没人告诉过他们怎么优雅下场。

反倒成了明星球员不断退役,而新秀迟迟不能顶替的位置尴尬剧。

特斯拉三大车型负责人同日离职引发行业震动-有驾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曾经靠创新吸引无数追随者、一度站稳脚跟的平台上。

网络上一边倒批评执行力下降,人文关怀缺失;另一边粉丝却依旧抱着“一朝英雄百世名”的美好幻想。

这画面多魔幻你懂吗?

工程师们逃离硅谷式工作狂热,他们不是单纯讨厌加班,更怕的是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

所以,与其怪罪人才流动,不如问问企业文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该重新定义什么叫做真正可持续发展?

还有一点很扎心,销量数据直接戳破表象。

今年Q3,美国市场上的Cybertruck同比跌幅超过六成,只卖出去五千多台,你说这是高光还是暗淡呢?

展厅里偷偷优惠清库存,多次召回警报此起彼伏,好比厨子辛苦端上桌菜,被客人吐槽放盐放多了一样,无论底料如何讲究,总觉得哪儿怪怪的。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如今泥潭深陷,也不能否认过去几年特斯拉确实创造了一番传奇。

他们用年轻气盛和野心勃勃,将电动车推向大众视野,就算今天这些灵魂人物撤退,我们也该承认他们留下的不止是车型,还有一种冲劲与改变世界的小骄傲。

不过,这股热情终究会消耗殆尽,没有靠谱团队撑腰,再强硬如马斯克,也难保不会感冒发烧。

这么一来,我脑海里闪过娱乐圈那些昔日风头正劲后来被现实拍死的小鲜肉小花旦。

他们努力突破形象,却常常碰壁;观众期待满满,一句“不合格”就可能让事业瞬间归零。

同理,公司也是活生生的人际关系网和利益交织体,高压环境下留白岗位太多,只能说明它正在经历洗牌,而且可能远没有结束那么简单。

所以,当“三大神车”突然无人领航的时候,我们别急着唱衰或者欢呼,这是信号灯,不是终点线。

一方面提醒咱们别只盯着华丽数字或创始人的微博吹牛皮,要挖掘潜藏深处那些没曝光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时候准备迎接一次彻底改写规则的大考验。

不知道下一秒,会是谁挺身而出,又会是哪块基石轰然坍塌?

最后扯一句,“成年人世界没有圣诞老人”,公司不会因为你的痴迷停摆,更不会因为老板嘴炮停止摇摆。

所以,对普通吃瓜群众来说,多点耐心、多份幽默感或许才是应对这乱世局势最好的姿态。

毕竟信息爆炸时代真假消息铺天盖地,大伙擦亮眼睛,同时欣赏那些仍愿意奋斗、不怕摔跤的人,因为他们才是真正书写新时代传奇的人物。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一幕呢?

特斯拉三大车型负责人同日离职引发行业震动-有驾

是不是觉得这里面隐藏着更多我们忽略的大秘密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