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零跑汽车的新款C11开始预售了。
他们公布了一个价格,15.88万元,这个数字一出来,好多人眼睛都亮了。
一台块头不小的中型SUV,还带着听起来就很高科技的激光雷达,卖这个价,感觉像是天上掉馅饼。
但咱们老百姓买东西,都得多个心眼,这事儿真有这么美吗?
仔细一扒拉才发现,零跑这次是跟大伙儿玩了个小小的“文字游戏”,或者说,是一次非常高明的营销。
这个15.88万,根本不是这车的起步价,而是高配的智能驾驶版的预售价。
这就好比你去饭店,门口写着“红烧肉18元”,进去一看,是“18元/块”。
零跑这么一操作,目的很明确,就是先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让大家热烈讨论,这第一波的宣传效果,它就算是稳稳拿下了。
等过段时间正式发布,再推出一个更低的入门价格,比如十四万多,大家一看,嘿,比预售价还便宜,心里就更舒坦了,这不就又是一波好感吗?
不得不说,现在车企卖车,不光是造车技术要好,这宣传上的学问也是越来越深了。
要说零跑为什么敢这么有底气地搞宣传,那得看看它最近的成绩单。
这家车企的销量,简直就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咱们翻翻数据就知道了,今年二月份卖了差不多两万五千台,三月份就涨到了三万七,四月四万一,五月四万五,到了六月份,直接卖出去了四万八千多台,每个月都在刷新自己的记录。
在现在这个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大家都在喊“卖不动”的时候,零跑这个增长势头确实有点让人吃惊。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说白了,靠的就是一个核心法宝:性价比。
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给得多,要得少”。
在同样的价格区间里,别的车有的配置,零跑基本都有;别的车没有的,零跑可能还给你加上。
然后用一个让你觉得很惊喜的价格卖给你。
这种打法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因为它正好切中了大多数人买车时的核心需求——花最值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用更少的预算买到配置更高的车,谁会不愿意呢?
正是靠着这种把成本控制到极致,把配置堆到满格的本事,零跑才在众多新品牌里杀出了一条路。
那么,这次的新款C11,是不是就光靠价格吸引人呢?
也不是。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零跑这次是想在保持性价比优势的同时,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好,更有“高级感”。
首先是外观,车子的样子变了,用上了跟它家旗舰车C10差不多的新设计,整个车头看起来更简洁,线条也更流畅,有那么点未来感了。
这种统一的设计语言,对于一个想往上走的品牌来说很重要,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
变化更大的地方在车里。
之前老款C11那个很特别的三联屏,就是仪表、中控、副驾驶三块屏幕连在一起的设计,这次给取消了。
换成了一块独立的液晶仪表盘,再加一块悬浮式的2K高清大屏。
可能有人会觉得,三块屏变两块屏,是不是减配了?
但换个角度想,三联屏虽然看着酷,但实际用起来,对一些驾驶员来说可能会分散注意力,而且成本也高。
现在这个设计,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也更主流。
省下来的成本,零跑把它用到了更关键的地方。
比如,全系都换上了磷酸铁锂电池,这种电池在安全性和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
而且,纯电版本的电机功率还提升到了220千瓦,这意味着车子的动力更强,开起来会更有劲儿。
从这些变化能看出来,零跑不甘心只做一个“便宜货”的代名词,它也在努力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
但是,零跑想靠着C11往上走一步,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不能用“竞争激烈”来形容了,简直就是一片“血海”。
尤其是比亚迪带头掀起了价格战之后,整个市场都乱成了一锅粥。
大家都在拼命降价,恨不得把车子按成本价卖。
有业内人士预测,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明年,可能十万出头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台各方面都还不错的中型纯电SUV。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如果一个品牌唯一的武器就是“低价”,那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你便宜,总有别人能做到比你更便宜,价格战打到最后,可能就是谁也赚不到钱,大家一起受损。
这时候,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咱们可以看看理想汽车,它的车卖得不便宜,三四十万一辆,但销量一直很好。
为什么?
因为它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家庭用车的首选”。
一提到全家人出去玩,要舒服,要空间大,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理想。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它卖的已经不只是一台交通工具了,而是一种生活场景的解决方案。
反观零跑,目前给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性价比高”、“便宜”这个层面。
这当然是它的立身之本,但同时也成了一个标签,一个束缚它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
想要扭转这个印象,需要很长的时间,更需要产品本身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表现。
所以,现在的零跑汽车,正好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它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深耕性价比路线,推出像规划中更入门的B01车型那样更便宜的车,用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条路的好处是稳妥,能活下去,但缺点是利润薄,品牌形象也难以提升。
还是说,借着新款C11产品力升级的契机,咬紧牙关,尝试着把品牌往上拉一拉,让消费者认识到,零跑的车不光便宜,而且品质和技术也同样出色?
这条路风险很大,一旦消费者不买账,可能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但如果走通了,零跑就能打开一片全新的天空,获得更健康长远的发展。
这两条路,没有绝对的对错,都有各自的机会和风险,这背后考验的,不仅是零跑管理层的智慧和勇气,也折射出了所有中国新能源品牌在激烈内卷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困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