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B10预售48小时订单破3万,激光雷达版本占比七成,12.98万的起售价,这颗深水炸弹,彻底搅乱了15万级新能源车市场。
零跑这波操作,核心就一个词:颠覆。
15万想买带激光雷达的智驾车型?
以前只能想想。
现在,零跑B10直接把这道门槛踹平了。
这背后,是零跑对成本控制近乎疯狂的执着,以及全域自研带来的技术自信。
想想看,8295芯片、2.5K屏幕、Orin-X芯片,这些以往只在高端车型上出现的配置,现在统统下放到15万级别,这摆明了是要重新定义市场规则。
我做了十几年汽车媒体,见过不少车企的“骚操作”,但像零跑这样“掀桌子”式的打法,还真是头一回见。
以往,新势力车企给人的印象就是“烧钱换市场”,但零跑却反其道而行之,靠自研硬生生把毛利率拉到了两位数。
这背后,是零跑对技术路线的清晰认知和长期布局。
零跑的“全域自研”可不是一句空话。
从车灯到保险杠,整车60%以上的部件都是自己研发制造。
这种垂直整合的模式,让零跑对供应链拥有极强的掌控力,成本自然也就压下来了。
再看看零跑的供应商名单,福耀玻璃、英伟达芯片,这些都是一线豪车品牌的御用供应商,品质绝对有保障。
更关键的是,零跑的研发速度,已经远远甩开了竞争对手。
朱江明曾说过,电子元器件会按照摩尔定律降价,但其他车企要跟进至少需要18个月。
换句话说,零跑已经跑出了一个“时间差”,利用这个时间差,零跑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
以这次的B10为例,四叶草架构省掉了30%的线束,CTC技术也砍掉了不少冗余结构件,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再看看智驾功能终身免费OTA,这对于传统车企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用户可不是傻子。
某车帝上,B10的空间评分碾压同级,能变2.7米大床的百变空间,精准戳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
3月份,零跑C10单月销量突破1.2万辆,B10预售48小时订单破3万,这些都是用户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任票。
现在,很多车企还在“卷”冰箱、彩电这些花里胡哨的配置,而零跑却直接亮出了技术底牌。
去年,20万以下车型配激光雷达的还不到1.3%,今年,B10直接把这个价格拉低到了12万区间。
高通8650芯片+激光雷达的组合,硬件堆到50万级别的水平,却只卖零头价,这性价比,谁看了不迷糊?
零跑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C11用2930mm的轴距打B级市场,C16六座车的定价也比理想L6低一截。
现在,零跑甚至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借Stellantis的欧洲工厂反向输出,玩起了SKD模式。
技术下放的速度,比价格战狠多了。
其他玩家还在降价保命,零跑已经用B10改写了15万级智驾标准。
12.98万的激光雷达版摆在那,以后没激光雷达都不好意思叫智驾车。
零跑这招釜底抽薪,估计会让整个行业连夜改方案。
这场由零跑引发的“技术平权”运动,才刚刚开始。
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如何变化?
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