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新能源车「绿牌特权」可能取消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车主担心免限行、免购置税等福利没了,甚至有人直呼“被当冤大头”。但这件事不能只看表面,需要拆开分析。
比如上海的张哥,2023年底买了辆小鹏G6,当时就是冲着免费绿牌去的。要知道,上海拍个蓝牌动辄十几万,还得靠抢,而绿牌直接省下这笔钱,再加上免购置税,算下来比买油车少花近20万。现在听说绿牌可能取消,他最担心的是以后换车是否得重新拍牌?这可不是小数目,要是真这样,当初为了绿牌买电车的选择,不就亏了?
但我们得算笔具体的账,不能光看眼前的担心。
一辆20万的纯电车,之前能免10%的购置税,就是1.7万左右,要是在限行城市,再省个拍牌费,确实划算。可要是绿牌取消,这些优惠没了,买车成本一下子上去,准备买车的人肯定会犹豫:到底选油车还是电车?
君猜测,短期里,像北京、上海这种限行严的地方,可能会有一部分人转买油车,毕竟没了绿牌,电车的“刚需”属性弱了。
不过,也不能只看车主,车企的反应更关键。
之前有些小厂,靠油改电车型混补贴、蹭绿牌,技术没什么亮点,续航也就300多公里,价格还比同级油车贵。现在国补早就退了,绿牌再取消,这些厂肯定扛不住。
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儿,头部车企像比亚迪、特斯拉,市占率加起来突破55%,而尾部15家车企销量占比还不到3%。君认为,2025年行业洗牌会更厉害,没核心技术的,要么被收购,要么退出市场,反而对消费者是好事。以后买电车,不用怕买到“贴牌货”了。
还有个问题,很多人没考虑到二手新能源车的残值。
之前有绿牌的时候,二手电车还能卖点钱。2024年某二手车平台的数据显示,3年车龄的纯电车残值率大概50%,比同级别油车低15%左右。要是绿牌取消,买家肯定会想:“没了不限行、免停车费这些特权,这电车还值这么多吗?”到时候残值率可能更低,刚买两三年的车主,想卖车都卖不上价,这不就真成了“冤大头”?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打算长期开,比如5年以上,残值影响就没那么大了,毕竟电车的使用成本摆在那儿。一公里电费一毛,油车得五毛,开得越多省得越多,长期下来也能覆盖残值的损失。
其实国家要取消绿牌,也不是没道理。
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都突破1100万辆,渗透率41.3%,全球市场份额达到68%。都成主流了,还占着「绿牌特权」,对燃油车不公平,也浪费公共资源。
君记得之前国补退出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说“新能源车要完了”,结果呢?2024年行业反而更健康,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都到6.8%了,「800V高压平台」渗透率超40%,宁德时代的「神行PLUS电池」能做到10分钟充到80%,这些都是市场化逼出来的技术进步。要是一直靠政策扶着,车企反而没动力搞创新。
像北京、上海这种限行严的地方,绿牌取消影响大,毕竟很多人买电车就是为了不限行;
但在三四线城市,情况就不同了。2024年某调研显示,这些地方新能源车销量增长,70%是因为“使用成本低”,不是靠限行特权。很多车主算过,开电车一年能省近万块油钱,就算没绿牌,也愿意买。
所以取消绿牌,对这些地方的影响可能没那么大,反而能让市场更纯粹,靠产品力说话。
有人说“没了绿牌,新能源车就卖不动了”,君不这么认为。
因为电车的核心优势还在,除了使用成本低,智能化也是油车比不了的。2024年,城市NOA功能已经成了20万元以上车型的标配,小鹏、华为这些品牌的智能驾驶软件收入都在大涨,说明消费者愿意为这些功能买单。
最后回到车主的疑问:“买车的是不是冤大头?”
君认为,关键看你怎么选、怎么用。
要是为了短期投机,比如想靠绿牌占点便宜,然后很快换车,确实有风险;
但要是打算长期开,看重电车的使用成本和智能化,就算绿牌取消,也不算亏。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