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造车新势力大爆发:零跑破7万,“鹏蔚米”4万

10月车市收官,中国造车新势力交付排行榜迎来新一轮洗牌。

第一梯队:零跑领跑,鸿蒙智行紧随

在单品牌竞争中,零跑以70289辆的交付成绩强势登顶,刷新自身及国内新势力单月交付纪录,日均卖车超2300辆。1-10月,零跑累计交付46.58万辆,完成年度最低目标(58万-65万辆)的80%,全年达标几无悬念。零跑连续8个月稳坐“销冠”,靠的是性价比策略与海外市场的双重助力。其B系列(8-15万元)贡献近半销量,C系列(15-20万元)占三分之一。欧洲市场(德国、法国、西班牙为主)贡献超八成出口量,2025年1-9月零跑欧洲销量居中国品牌第四。C10、B10和T03成为欧洲畅销车型。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后,接入640家销售网点“借船出海”,并针对欧洲充电设施不均衡的现状,主推增程车型。近期,零跑发布旗舰车型D19,进军25万以上市场,但品牌影响力提升与销售服务网络拓展仍是待解难题。

10月造车新势力大爆发:零跑破7万,“鹏蔚米”4万-有驾

鸿蒙智行作为新势力“联盟军”,10月全系车型交付68216辆,再创新高,成交均价达39万元,但主力品牌问界未单独公布数据。据估算,问界10月新增交付或超5万辆,四季度受购车旺季及母公司赛力斯港股上市资本助力,有望维持增长。不过,其海外市场拓展进度与内部多品牌资源分配问题仍需观察。旗下智界交付超1万辆,享界交付6700辆,环比前三季度月均水平增长145%。智界靠新款S7和R7上量,享界则依赖S9T(超30万旅行车)的订单支撑。但享界目前仍处于“高投入、低产出”阶段,需月交付量超1万辆以摊薄固定成本。

第二梯队:“蔚小米”激战正酣

零跑、鸿蒙智行身后,“4万辆俱乐部”竞争白热化。小鹏(42013辆)、蔚来(40397辆)、小米(40000+辆)月交付量均突破4万。接下来两个月,谁能坐稳第二梯队头把交椅,备受关注。

10月造车新势力大爆发:零跑破7万,“鹏蔚米”4万-有驾

小鹏10月交付42013辆,1-10月累计交付35.5万辆,同比增长190%,提前两个月达成全年35万辆目标。销量增长得益于促销政策与新车型交付爬坡。9月大规模限时金融政策带动新订单突破5万辆,约三成在10月交付。10月销量结构中,入门级车型MONA

M03和中端轿车P7+仍占半壁江山,增量主要来自8月上市的全新P7与G7产能爬坡。G7需冲击月销2万辆、新P7稳定在1.5万辆以上,才能支撑Q4单季盈利目标。但G7所在25万元级市场竞争激烈,定价较预售价下调4万元,“以价换量”压缩了毛利率空间。
蔚来10月交付40397辆,同比增速达92.6%。蔚来、乐道分别贡献四成销量,蔚来新ES8放量,品牌均价超40万元;乐道L90热卖,交付17342辆;萤火虫渗透15万元以下市场,交付5912辆。蔚来年度销量目标44万辆,剩余两个月需月均交付近10万辆,几乎不可能完成。市场更关注其四季度盈利目标,需季度交付15万辆、毛利率17%-18%、研发和销售费用率分别降至6%-7%和10%。但Q2毛利率仅10.0%,研发和销售费用率高达15.8%和20.8%,盈利难度大。

第三梯队:理想“掉队”,传统新势力“补位”

理想10月交付31767辆,同比下滑38.3%,环比下降6.4%,销量连续多月走低。1-10月累计交付32.9万辆,全年目标64万辆,前10个月仅完成51.4%,剩余两个月月均需超15万辆,难度极大。理想销量结构以增程车型为主,L系列增程SUV是基本盘,L6贡献近半销量,纯电车型占比低。10月销量下滑,因增程车型竞争力减弱,纯电车型未能及时接棒。首款走量纯电车型i6订单亮眼,但产能受限,预计明年Q1才能爬升至月均2万辆。10月理想针对L系列推出大幅优惠,但增程市场整体疲软及竞品冲击,销量压力持续。短期销量承压,年底能否稳住阵脚,取决于L系列优惠效果及i6产能爬坡速度。长远看,理想未来增长取决于纯电平台技术迭代与海外市场拓展。由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品牌,深蓝(36792辆)、东风奕派科技(31107辆)、方程豹(31052辆)稳定在3万辆级别,形成稳固第三梯队。

10月造车新势力大爆发:零跑破7万,“鹏蔚米”4万-有驾

第四梯队:2万辆区间竞争升级

2万辆级别,极狐(23387辆)环比暴涨45%,成为北汽新能源增长主力。极氪科技(含极氪、领克)本月月销首次超6万辆,极氪品牌(21423辆)保持稳定增长。

第五梯队:“1万辆俱乐部”分化加剧

1万-2万辆区间,岚图(17218辆)、阿维塔(13506辆)与智己(13159辆)同比增长显著。比亚迪旗下腾势(10135辆)稍有回落。鸿蒙智行系智界(10000辆+)迈进万辆门槛,享界(6700辆)环比高增长。

年末大战:产能、供应链与性价比之争

10月销量榜单为年末大战拉开序幕。11月和12月,面对即将到期的购置税优惠政策,车企蓄势待发,抓住“政策末班车”冲刺。竞争焦点集中于产能与供应链博弈,手握订单需快速交付,否则错失年终窗口期。“技术下放”与“全系降价”成主流,战火从入门级蔓延至高端市场。市场呈现两大趋势:格局上,“马太效应”加剧,头部品牌集中度提升,二线品牌份额被挤压,缺乏核心长板的品牌恐加速出清;资本市场上,市场从“有销量就有估值”转向看重“盈利的确定性”。年底冲刺,表面是销量比拼,实则是“清场赛”预演。

10月造车新势力大爆发:零跑破7万,“鹏蔚米”4万-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