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公里后,涡轮车为何成烧钱“祖宗”?老司机泪诉悔恨!

各位车友,今天咱用车社来点实在的,聊聊各位兜里的银子和心里的那份焦虑。

最近后台不少车友诉苦,说当初为了那一点点推背感,狠心上了涡轮增压的“贼船”,可开了几年,尤其里程过了十万公里,怎么就觉得这车成了烧钱的祖宗,心里那个悔啊!

别急着上火,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盘盘这涡轮车,那些你当初没想到的“额外支出”。

先说个真事儿,我发小,开了一辆五年车龄的某品牌涡轮增压SUV,前阵子跟我说:“哥,我这车总算熬出头了!” 我一听,还以为他要换新车,赶紧道喜。

10万公里后,涡轮车为何成烧钱“祖宗”?老司机泪诉悔恨!-有驾

结果他叹了口气:“熬个屁!涡轮废了,换一个还不如凑合开几年,等报废算了。”

我当时就有点懵,这当年也算中档车,怎么这就准备“凑合”到报废了?

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涡轮增压器简直就是个“瓷娃娃”,动不动就闹毛病,烧机油像喝水,漏油像撒尿,修起来费用高得吓人。

这可不是个案!

我特意跑了几家汽修厂,那股子机油味儿混合着焊枪的焦糊味儿,简直就是涡轮增压车主们的“噩梦协奏曲”。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着一台拆得七零八落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满脸无奈:“这玩意儿,就是个定时炸弹!十万公里上下,保准出问题。修一次,够自吸车舒舒服服做几回大保健了。”

不远处,一辆老款凯美瑞安安静静地停着,车主老大爷乐呵呵地说:“我这车,二十五万公里,除了换过火花塞,连螺丝钉都没动过!老骥伏枥,省心才是真啊!”

自然吸气与涡轮增压,好比一场马拉松,一个胜在平稳耐力,一个强在爆发冲刺,可谁能笑到终点,还真得看运气。

那么,为啥涡轮增压的车这么容易出问题呢?

这就得从它的工作原理说起了。

10万公里后,涡轮车为何成烧钱“祖宗”?老司机泪诉悔恨!-有驾

简单讲,它就是个强制进气的“风箱”,硬往发动机里塞更多的空气,让它瞬间爆发出更大的能量。

可你想想,这“风箱”得在多么严苛的环境下运转?

打开引擎盖,能瞧见涡轮增压器就像一块被烧红的烙铁,工作时温度直逼九百摄氏度!

比自然吸气发动机高出近乎四百摄氏度!

这种高温、高压的双重“酷刑”,让活塞环、气门油封这些零部件,时刻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涡轮增压器虽能带来短暂的“扶摇直上”,但其内部零件的损耗也如鲲鹏振翅般剧烈。

试想一下,让你每天在火炉旁挥汗如雨,你能撑多久?

零件也一样,时间长了,必然会老化、磨损,然后烧机油、漏油,问题就如同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

更让车主们郁闷的是,有些厂家似乎早就预料到这种“短寿”特性。

为了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指标,他们不得不采用小排量涡轮增压引擎来压榨动力。

他们的小算盘打得精明:把车辆寿命目标锁定在十五万公里,刚好覆盖大部分车主的换车周期。

10万公里后,涡轮车为何成烧钱“祖宗”?老司机泪诉悔恨!-有驾

至于十年以后?

那就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儿了。

这么看来,咱们这些消费者,是不是无意中成了“小白鼠”?

当然,自然吸气也并非毫无缺点。

它就像一头勤恳的老牛,虽然任劳任怨,但爆发力稍逊一筹,特别是在需要加速超车时,总觉得有些使不上劲。

跑货运的张师傅深有感触。

他手下有几辆自然吸气的五菱宏光,皮实耐用,其中一辆跑了五十多万公里,发动机都没动过大手术。

可去年他添置了一辆涡轮增压的MPV,结果才跑了十一万公里,就因为涡轮迟滞问题进了三次修理厂。

“拉一吨货爬坡,自吸车慢是慢点,但稳稳当当,涡轮车窜两下就歇菜了”,张师傅这句大实话,道出了自然吸气与涡轮增压的根本差异。

自然吸气发动机,结构简单,省去了涡轮增压器这个“软肋”,也少了中冷器、泄压阀这些高故障率部件,因此更具可靠性。

此外,自然吸气发动机对机油的要求也较为宽松,普通机油就能满足需求,而涡轮车则必须使用高品质的全合成机油,以确保充分润滑。

10万公里后,涡轮车为何成烧钱“祖宗”?老司机泪诉悔恨!-有驾

更关键的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更加平稳,缸内温度相对较低,积碳生成速度较慢,因此也更加经久耐用。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何现在市面上自然吸气的车型越来越少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双积分”政策这个幕后推手了。

自从实施“双积分”政策,车企的平均油耗必须达标,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

面对真金白银的压力,车企自然要另辟蹊径。

自然吸气发动机想要降低油耗,只能缩小排量,但小排量自吸发动机在高速行驶时,超车动力明显不足。

反观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动力上却能轻松超越更大排量的自吸引擎。

在节能减排的大潮下,车辆的耐用性似乎成了一种被遗忘的品质。

曾经有车企工程师私下抱怨:“现在谁还会去研发自吸发动机?立项根本不可能通过!领导们只会关心‘能不能再多压榨出几匹马力’,至于十年以后会不会漏油,他们才不关心呢!”

这番话,听起来着实令人唏嘘。

难道涡轮增压注定是短命鬼吗?当然不是!科技日新月异,涡轮增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10万公里后,涡轮车为何成烧钱“祖宗”?老司机泪诉悔恨!-有驾

如今,水冷涡轮的应用,将使用寿命提升至二十万公里以上,而电子泄压阀的出现,则将涡轮迟滞现象控制在零点二秒以内。

更具颠覆意义的是,混合动力技术的兴起:比亚迪DM-i采用自吸发动机发电,热效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三——涡轮增压的爆发力与自然吸气的耐用性,在新能源时代出人意料地实现了融合。

这不禁让人感慨世事难料!

一边是汽车厂商将车辆的“十五万公里寿命”作为定价依据,另一边却是黑龙江的出租车司机们,驾驶着行驶里程超过百万公里且未经大修的老捷达,穿梭于茫茫雪原之中。

内燃机世界始终存在着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们既渴望涡轮增压带来的澎湃动力,又难以割舍自然吸气所带来的可靠和长情。

也许,问题的答案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我们的选择——是否愿意为一辆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情感?

归根结底,我们买车,无非是图个省心省力。

动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在追求一时刺激的同时,却牺牲了车辆的长久可靠性,那可就要仔细掂量掂量了。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你们是“涡轮增压”的拥趸,还是“自然吸气”的忠实粉丝?

你们的车,都跑了多少公里了?

又遇到过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故障?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用车故事,咱们一起聊聊,共同探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