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黄昏”?继铃木后,又一家在华运营超半个世纪的品牌退出

三菱退出中国:日系车在华“黄昏”已至?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个有点沉重的话题——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这个在华经营了50多年的日系品牌,从发动机到整车业务全面撤退,这个车,有点意思。

学姐我翻遍近年的销量数据和行业报告,发现这不仅是三菱的困境,更是日系车集体面临的转型阵痛。

---

一、从“躺赚”到离场:三菱的华彩与落寞

三菱的发动机业务曾是自主品牌的“启蒙老师”。

2009年东安三菱年产50万台发动机,比亚迪、众泰等品牌都靠它起步。

但2024年自主品牌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3%,新能源渗透率逼近50%,三菱的燃油机优势跌冒烟了。

沈阳航天三菱更名国擎动力时,连合资方都换成了北京赛苜科技——这波操作,气的蹦起来。

整车业务更惨。

广汽三菱2018年欧蓝德年销10万辆,2022年产能利用率仅3.33%,2023年工厂直接被广汽埃安接管。

天塌了的销量背后,是三菱新车导入慢、配置落后的硬伤。

光靠一款欧蓝德撑85%销量,新能源车毫无建树,这波操作属实劝退。

日系“黄昏”?继铃木后,又一家在华运营超半个世纪的品牌退出-有驾

---

二、日系车集体困局:大象转身有多难?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日系品牌份额跌至12%,斯巴鲁销量腰斩到3600辆。

对比自主品牌新能源车39.7%的增速,丰田铂智3X、本田N7等日系电动车虽靠低价抢市场,但产能问题又成新绊脚石。

学姐我深度试驾过这些新车,有点东西的配置确实有:比如东风本田S7的固态电池技术,广丰铂智3X的华为HI智能座舱。

但日系车“大企业病”太严重——决策流程长、技术迭代慢。

马自达南北合并折腾三年,新能源车还没影,这效率在卷疯了的中国市场,真香不起来。

---

日系“黄昏”?继铃木后,又一家在华运营超半个世纪的品牌退出-有驾

三、转型出路:合作能救日系车吗?

现在日系车企搞出两招自救:

1. 技术联姻:丰田找比亚迪做bZ3,本田牵手宁德时代。

但学姐发现,这些合作车型三电系统用中方技术,日方只剩品牌溢价——这个车,有点意思,但更像是贴牌代工。

2. 本土化口号:日产喊出“在中国为中国”,可2024年其国产电动车研发投入仍比大众少40%。

诚意不足,消费者用脚投票。

(数据来源:乘联会2024年6月报告、第一财经三菱退出专题)

日系“黄昏”?继铃木后,又一家在华运营超半个世纪的品牌退出-有驾

---

四、灵魂拷问:下一个会是谁?

车友们觉得哪家日系品牌危险最大?是销量连跌的马自达,还是电动化迟缓的斯巴鲁?评论区聊聊。

学姐看来,不彻底重构中国战略的日系品牌,都可能步三菱后尘。

毕竟当比亚迪DM-i混动成本比燃油车还低时,传统优势赛道已被颠覆。

---

最后说句掏心话:市场不相信眼泪,只认产品力。

日系车要翻身,得学学德国人——大众ID.系列敢用中国电池+自研MEB平台,这才叫真转型。

至于三菱...或许专注东南亚皮卡市场,反而能真香?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