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5,从加价20万到降价10万,为何反而没人买了?
曾几何时,宝马X5是无数人心中的“公路王者”,进口身份加持下,售价高达150万,依然有人加价抢购。 如今国产后价格跌至50万级别,7月份销量却仅录得5062辆,创下年内新低。 曾经的豪华SUV市场顶流,为何在价格大幅下调后,反而失去了消费者的青睐?
国产化后的宝马X5,虽然轴距加长至3105mm,价格下探近10万,还增加了星空天窗等中国专属设计,但却失去了进口时代的神秘感和尊贵感。 路上随处可见的“华晨宝马”尾标,让它的稀缺性光环荡然无存。 当一款豪华车变得随处可见时,那些愿意花五六十万购车的消费者所看重的“特权感”也就消失了。
更让宝马措手不及的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发起的“降维打击”。 问界M9售价从46.98万元起跳,双电机版本峰值功率高达390kW,零百加速仅需4.3秒,性能参数超越不少传统燃油豪车。 车内配置方面,问界M9配备多屏联动、智能语音系统、全场景互联等功能,科技氛围浓郁。 相比之下,宝马X5在车机交互、系统响应、生态适配等方面都显得“代际落后”。
理想L9、问界M9等车型通过“冰箱彩电大沙发”、高阶智驾、空气悬架等配置,重新定义了豪华的概念。 这些曾经专属于百万级豪车的配置,被自主品牌以“技术平权”之名下放至40-50万元价格带,彻底打破了BBA构筑多年的技术壁垒。
宝马X5虽然在机械素质方面依旧拥有优势,如精准的操控、扎实的底盘、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等,但这些传统优势已经不足以对抗新能源车型在用户体验上的颠覆。 当问界M9的零重力座椅和会议模式,让宝马X5的“后排娱乐屏”仿佛成了上个世纪的产物时,消费者用脚投票做出了选择。
用户圈层的转移更是给了宝马X5沉重一击。 过去的宝马X5目标用户多为追求传统豪华与驾驶质感的中产阶级,但如今的汽车消费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 这些“新用户”更加关注智能化体验、个性化设计,以及与个人兴趣和科技生活的深度契合。
问界、理想们不仅抓住了技术的趋势,更通过“圈层运营”成功建立用户社群。 问界M9的用户,多数是华为的忠实粉丝,这些人在日常使用和社交分享中,进一步强化品牌归属感与使用黏性。 反观宝马X5,虽然拥有强大的品牌基础和忠实用户群,但在新一代消费者心中,其代表的是上一代的豪华标准。
更让传统豪华品牌尴尬的是用户关系链的断裂。 BBA的经销商体系,在用户之间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屏障:保养需要提前预约;车辆一旦出现故障只能排队等待维修;就连OTA升级也必须返回门店完成。 对比之下,新势力品牌的做法则完全不同,社区运营官全天在线,及时回应用户需求,系统版本的更新则是依据用户的投票结果来决定的。
当宝马X5的车机交互被吐槽不如国产10万级电车,当它的辅助驾驶系统仍停留在自适应巡航阶段,当它的智能座舱无法满足年轻用户对科技生活的需求时,那些曾经让宝马引以为傲的操控感和机械素质,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就连宝马宣布2027年停产纯燃油X5的决定,也被视为向新时代妥协的信号。 一位车主直言:“花50万买宝马X5,朋友只会问‘为啥不买问界’? ”这种社交认同的转变,或许才是传统豪华品牌真正需要警惕的危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