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的销售报告又给市场带来了一波不小的震动。
尤其是四月份的成绩单,拿出来一看,真的只能用“亮眼”来形容。
你看那国内乘用车销量,轻轻松松就突破了30万台大关,达到了300210辆。
这数字本身就够震撼的了,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智能驾驶渗透率——有213325辆车都搭载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算下来占比高达71%,也就是说,国内每卖出10辆比亚迪,差不多有7辆是带“智驾”的。
这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现在比亚迪真的把智能驾驶的普及程度推到了一个新高度,用户上车就能体验到领先的智驾科技,整个行业的进度条感觉都被它推着往前跑。
为啥能卖得这么好?说到底还是比亚迪在智驾这块下了真功夫。
据说截止到今年4月,比亚迪旗下所有搭载“天神之眼”和“乾崑”智驾系统的车型,累计出货量已经奔着50万去了,具体数字是超过了48万辆。
这几十万辆车跑在路上,每天产生的智驾数据可不是小数目,据说每天都在生成超过3000万公里的庞大数据量。
这海量的实战经验,简直给它的智能系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养料,系统越跑越“聪明”、越跑越靠谱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有业内人士分析过,这种级别的数据积累,对于算法迭代和场景覆盖的完善至关重要,是后来者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优势。
说到具体的技术路线呢,比亚迪搞了产品系列划分,挺有针对性。
最高端的就是那个“天神之眼A”,号称智能驾驶辅助三激光版,目前主要配置在仰望那种百万级豪车上,堆料足,目标就是顶级的性能体验。
往下走就是“天神之眼B”了,激光版方案,主要用在腾势和比亚迪一些定位较高的车型上。
还有更普及一些的“天神之眼C”,采用的是三目版方案,在方程豹和比亚迪其他主力走量车型上挺常见。
这种多层次的技术策略,确保了比亚迪从高端旗舰到大众走量产品,智能驾驶都成了核心卖点,把“智能化”真真切切地带给了不同预算的消费者。
而且无论是哪个系列,技术迭代的速度明显在加快,用户普遍反映系统越来越好用,驾乘更轻松也更安全了。
只看智能驾驶还不够,比亚迪整体销量的盘子也是在飞速扩张。
2025年头四个月加起来干了多少呢?138.09万辆!
跟去年同期相比,这个增幅接近47%,差不多快五成了,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车市里绝对是逆势狂飙。
这种增长不是碰运气,背后是产品力、品牌力和体系力的集中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这爆发力可不只是在国内耍威风,海外市场同样火力全开,势头相当猛。
就拿新加坡这个东南亚重要市场来说,今年前4个月,比亚迪就卖出了3002辆车,市场占有率直接冲到了20%以上,这足以说明它在新加坡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更重要的战略布局是它在全球的产能落地。
我们能看到,在巴西、在泰国,比亚迪的海外工厂都已经先后建成投产了,这不再是简单的出口贸易,而是实实在在的本地化深耕。
一季度出口的数据是20.61万辆,占据总销量的比例也超过了五分之一(20.59%)。
这无疑减轻了出口物流成本的压力,提升了响应速度,更标志着比亚迪真正踏上了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单单看4月份,比亚迪在海外的销量就超过了79000台(79,086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是惊人的90.8%,几乎翻了一番!
如果把整个今年前4个月加起来看,累计出口更是突破了29.3万辆,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夸张的110%!
这种增长速度,已经不能用简单线性来描述了,完全是几何级、指数级的飞跃。
有分析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指出比亚迪当前的海外销量规模,差不多相当于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出口业务的总和,甚至能和一家老牌大型传统车企的出口体量掰掰手腕。
这个“出海加速度”,确实让整个行业都为之侧目,也让中国汽车工业的全球影响力又提升了一大截。
那么问题来了,比亚迪凭啥能推动“智驾”进入全民时代?它背后的核心支撑又是什么?
不少行家分析,关键就在于它握着的“三张王牌”。
首当其冲就是数据这张牌。
前面提到的每天数千万公里的海量智驾数据,已经让它构建起业内最大的“车云一体”数据库。
这东西是人工智能系统的“粮草”,你数据越丰富、越真实、场景越多样,系统训练出来的效果就越好。
比亚迪手握这个数据金矿,它的智驾系统快速优化迭代就有了强大的基础保障,别的对手想短时间赶上这数据积累可不容易。
然后就是研发这张硬牌。
大家知道比亚迪一向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它在全球范围的工程师团队规模非常庞大,据说研发人员总数超过了12万人。
在这个团队里面,专门深耕智能驾驶领域的就有超过5000名专业工程师。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研发军团之一!
而且关键的是,它实现了智能驾驶核心技术,无论是感知硬件(雷达、摄像头等)、算力芯片平台,还是背后的操作系统、算法、软件等“软”的部分,几乎都自己攥在手里,实现了业内少有的“软硬件全栈自研”。
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好处太明显了——技术的更新迭代自己说了算,不需要被供应商卡脖子,效率极高,同时也确保了技术演进的方向更贴合自身产品的规划。
你看它智驾系统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用,这种研发自主性功不可没。
第三张王牌,也是容易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就是它那无与伦比的制造和成本控制体系。
比亚迪现在可是全球新能源车领域规模最大的制造商之一。
巨大的产量背后,是一套成熟高效、垂直整合度极高的生产体系。
它带动了一整条供应链的协同效应,能把智能驾驶这类先进技术的硬件成本,像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域控制器这些东西,摊薄到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水平。
成本控制得好,技术才能更快地下放普及。
没有强大的制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放在概念车上供人观赏,无法成为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到的实用功能。
比亚迪显然深谙此道,把智能化、安全化的技术,真正做到了“普惠化”。
所以,综合来看比亚迪这份成绩单,它不仅仅展示了销量的狂飙,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崛起和引领态势。
从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到海量数据的实践闭环;从本土市场的绝对优势,到全球化的加速布局;尤其是它将原本高不可攀的智能驾驶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推向普及,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得以享用。
比亚迪确实正在用一种强大的体系力量,持续推动整个汽车工业朝着更智能、更安全、更亲民的方向大步前进。
随着它的全球版图继续拓展、核心技术不断迭代深化,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心”继续东移,向中国倾斜的态势,恐怕会更加清晰。
未来的路上,它的一举一动,无疑还将牵引着整个行业的目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