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一个原本平静的家庭打破了沉默。他们拖着一颗破碎的心,走进加州州法院,状告特斯拉。19岁的女儿Krysta,就在一辆酿成惨剧的特斯拉Cybertruck中,再也没能爬出来。深夜火光吞噬车辆,那个年轻女孩最终被困在一个没有“把手”的世界里。
这是一场无法抗争的死亡。
事故发生在旧金山的居民区,车速超过129公里/小时。驾驶员醉酒、吸毒,然后失控连撞树木与挡土墙。车辆燃烧,三人被困死亡——Krysta是这静止倒计时的一部分。她没有从火焰中挣扎出逃,也许是因为她根本找不到方法打开这装满科技感的车门。
对,你没听错。这个流线型的“未来之车”的车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把手。只有一个电子按钮,那是你的钥匙,也是你生存的希望。但如果碰到像这种熔毁电路的火?特斯拉会告诉你:车内有手动解锁装置。但它们小而隐秘,还需要在模糊的后排尝试摸索。逃命之时,恐惧和时间从来不站在你这边。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灭火器将熔毁边缘刺破车窗的画面——这是外部施救者给出的唯一生机。而如果内部乘员想要自救,可能得期待冷静到可以观看隐蔽视频教程。人命在车里,不过一场豪赌。
这匪夷所思的“未来设计”,竟然并非特斯拉一家独有。奔驰早在1952年的300SL上就先作了尝试,后续只有少数超豪华车型效仿。但特斯拉推动了普及,它从风阻和美学入手,包装了一场营销,却忘了有时候是人类而不是技术主导生存。于是,隐藏式车门把手成了潮流,你开蔚来,开别克,都能享受“科技感”。像个大规模实验,实验对象呢?就是我们。
你以为只是一个把手的问题?小事吗?多达十七万四千辆特斯拉正被调查因为这项设计可能危及生命。甚至,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已经收到一百四十多起投诉。断电后打不开;发生火灾成了烤箱;普通冰冻天气用手扳都没机会。可当问题屡现时,多少公司会像特斯拉一样,只丢出一句“破窗吧”?哦对了,他们确实告诉我们,还在“重新设计”。
重新设计?新的命丧公式要等到下一个火光中实现吗?
但别急于把矛头全指向特斯拉,那些监管者又做了什么呢?至今讨论启动某些强制标准的步骤,工信部刚开始公开征意见,NHTSA居然还得感谢舆论。我们一边靠法规来解决遮羞布,一边允许车企在生命权利和美学科技之间摇摆。等到血色焦灼,这些从“看似未来”掉进“看似讽刺”的进展才被重申。
Cybertruck驾驶者的瞬间恶意酿成了果,但设计缺陷可能早已种下因。我们提到了逃不出的女孩,但这样的悲剧究竟需要发生多少次?科技应该救我们,而不是绑住我们的手脚;进步应该造人性化,而不是制造更多冷笑话。
矛盾是荒谬的。荒谬是恐怖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