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1444.60亿元,同比增长16.6%,但净利润下滑31.37%至80.32亿元;蔚来全年总营收达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创历史新高,但全年净亏损同比扩大8.1%至224亿元;小米汽车全年亏损达62亿元。
这一组2024年的财报数据,也再次印证了价格战以及被迫打价格战,带来更多的是利润的吞噬。当降价成为全行业的标准动作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紧急发声,将这场价格战定性为典型的“囚徒困境”。
尽管各大车企深知价格战会摧毁行业利润根基,却无人能率先收手,理性博弈的假象之下,是每一家车企被迫举枪互射的残酷现实。
个体理性与集团崩溃
个体理性行为最终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灾难性后果,在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中,这一逻辑展现得淋漓尽致:
个体最优策略,当单家车企降价时,可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比亚迪2025年通过降价实现销量爆发,便是明证。
集体非理性结局,一旦全行业被迫跟进降价,行业利润率被压缩至冰点。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业利润率已降至3.9%,显著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价格战为何不可避免
1. 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结构性矛盾
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库存总量飙升至3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库存达85万辆的历史峰值。与此同时,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幅仅为3%,远低于2023年的12%。当供给狂奔而需求放缓,降价成为清库存的“速效药”。
2. 成本下降与规模效应的双重诱惑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底的60万元/吨暴跌至10万元/吨,使电动车电池成本骤降。头部车企凭借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降价空间。
3. 政策窗口与淘汰赛的死亡倒计时
新能源电池安全新国标将在2026年7月1日实施,不符合标准的车型面临淘汰。同时,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弱势品牌为求生理由掀桌降价。
集体绞杀:产业链的恶性循环
价格战如同多米诺骨牌,压力沿着产业链层层传导,供应商流血:博世中国被车企要求降价15%以上,“甚至有的企业说,你不答应我们就不付款”。消费者持币观望,降价预期扭曲消费心理,“我现在就是观望,看还能降到什么程度”。
研发投入萎缩:当行业利润率跌破4%,创新资金枯竭,部分车企开始推出5000元以内的“乞丐版”智驾系统。最危险的信号在于,低价可能引发“降质”的死亡螺旋。当供应商被压榨至极限,当车企为降本偷工减料,消费者对“低价低质”的疑虑将摧毁整个行业的信任根基。
历史启示:从价格废墟中重生
回望产业进化史,价格战的终局往往呈现两种形态:寡头垄断(如外卖、出行行业)、生态重构(如智能手机催生的移动互联网经济)
中国家电行业尤其值得借鉴,微波炉价格血战后,200元产品仍支撑了产业升级——核心在于建立新价值锚点。90年代万元电视机的消亡没有摧毁行业,反而催生出全球竞争力的家电巨头。
汽车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其产业链纵深极广,牵连数百万就业人口。当博世宣布“宁愿舍弃份额也要保利润”,当工人因降薪沦为“月薪三四千的牛马”,一条由低薪、低质、低消费构成的死亡螺旋正在显现。
政策干预与行业自律只是起点,真正的破局钥匙掌握在头部企业手中。价格战不会消失,但可以升维。当“卷价格”进化为“卷技术”“卷体验”,当放下价格匕首,共同开垦智能驾驶、软件生态的新大陆,中国汽车业方能从集体困境的泥潭中挣脱。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二手车行业#
关于帅车
中国二手车经销商全国前十强企业
集团旗下IP矩阵粉丝量超2000W
帅车严选商城杭州店
【帅车阿东严选】二手车月销量3000+台
【帅车值新杭州总部店】新车月销量2000+台
单店经营面积11万平方米
目前集团业务已覆盖全国以及全球多个国家
正处在持续上升阶段
现主要业务板块
二手车交易【帅车严选商城】
新车交易【帅车值新】
汽车经纪人连锁店【帅车服务中心】
豪车寄售平台【帅车超豪】
批量采购公司【帅车集采】
汽车出口业务【吉帅汽车出口】
新媒体运营【聚帅MCN】
金融渠道平台【帅车金融】
物业商管公司【帅车商管】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