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颠覆传统,以全球标准打造新能源增长新引擎

坚守长期主义,重塑汽车价值

奇瑞颠覆传统,以全球标准打造新能源增长新引擎-有驾

不论技术如何更迭,行业怎样涌动,大家还是在意一件事,就是车企能不能真正为用户创造长期价值,这世界诱惑太多,风口也多,短期增长听起来更刺激,也更容易成为报道焦点,真正能穿越周期的公司,往往靠扎实的体系力和坚守初心,我觉得,奇瑞能做到逆势增长,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跟风玩花样,更没有迷失在所谓的“内卷”,而是把造好车这件事,当作长期主业,死磕到底。

为什么长期主义这么重要呢,其实挺好理解,汽车不是快消品,也不是二三十块钱的小玩具,这些大件儿,谁买了都得用几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品质、安全、维保、节能,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不断放大,去年美国JD Power发布报告,显示美国家庭平均一辆车要用11.8年,而中国城市家庭也越来越倾向于长期持有车,这种趋势下,品质稳定才是硬道理,也难怪,李学用会说,做汽车本质是造好车,体系和质量,就是所有信心的根本。

奇瑞颠覆传统,以全球标准打造新能源增长新引擎-有驾

接着说竞争吧,“内卷”并不是汽车业独有的现象,手机、家电、甚至火锅店都有类似情况,汽车卷起来更复杂,既卷技术,也卷价格,还卷服务和品牌,但归根结底,卷来卷去还是落在如何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就像吉利、比亚迪,都通过技术和产能突破,实现价值感提升,但反过来说,卷过头,就成了“不健康发展”,比如有些新势力为了冲量,压缩品控,结果用户买回去发现各种小毛病,长远来其实得不偿失,因此,坚守品质才是“健康过卷”的关键,比如奇瑞的新能源,销售增速能保持在70%以上,表面上看是产品卖得好,其实本质,还是长期信心的积累。

我们再聊聊产品策略吧,其实用户的需求变化飞快,不只看节能,还要智能、安全、空间和品牌感,谁能动态调整产品矩阵,谁就能吃到红利,奇瑞最近几年打造了风云A9L、风云T11等爆款,定位各自鲜明,比如A9L主打“全球真C级”,瞄准高端市场,而T11则直接满足多人家庭与舒适出行,被很多三胎家庭直接列入购车清单,上市不到一天就定了三万多台,看起来很火,不过背后却是深刻的用户洞察和供应链调度。

奇瑞颠覆传统,以全球标准打造新能源增长新引擎-有驾

爆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是体系力的结晶,需要技术、产能和服务三者兼备,奇瑞通过连续三场技术发布会,亮出了包括鲲鹏天擎48%热效率发动机等黑科技,这些技术不是停留在实验室,而是很快进入量产,直接赋能HEV、PHEV等新能源平台产品,这种效率,其实和特斯拉在早期强化产线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上,能做到技术与规模齐头并进的,不多见。

谈及技术,还不能忽略绿色低碳转型,这其实是下一个行业分水岭,比如欧美车企都在大力发展再生材料和碳排放减控,中国车企虽然起步晚,但进展很快,就像奇瑞,已靠再生低碳铝合金技术拿到国际奖项,说明中国车企也能在全球标准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与蔚来、小鹏近年来在绿色供应链上的动作相呼应,终极目标其实是一次能源结构大革新,新能源汽车除了“省油”,更关键是“省碳”,谁能在碳足迹方面做到极致,谁就能引领下一个十年。

奇瑞颠覆传统,以全球标准打造新能源增长新引擎-有驾

至于安全,则始终是底线,不光是功能安全,更涵盖电池安全、车体安全和智能驾驶冗余,全球标准越来越严苛,像奇瑞已经有54款车型获全球五星安全认证,这不仅是数据,更是品牌信用的重要组成,同理,沃尔沃、丰田、安全认知也是他们全球拓展的抓手之一,造车不是“博眼球”,而是点点滴滴的积淀,只有用更高的安全标准约束自己,品牌才能真正被用户信赖。

长期主义为什么能带来逆势增长,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汽车产业决定了每一次失败都很昂贵,资本可以快进快出,但用户不能试错太多,谁能耐心积累,谁就能跨过周期,行业新格局总是在一次次变革中诞生,但看起来风云变幻,底层逻辑却很稳定。

这里又有新的问题,既然长期主义这么重要,面对技术跃迁和绿色转型,传统体系力如何与新势力灵活创新结合,车企如何在确保品质基础上,做到更快响应市场,这些其实才是下一个阶段的关键。

你觉得,在新能源赛道拼速度还是拼耐力,谁最后能笑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