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关于今年7月第一周纯电动汽车销量的排行榜在网上流传开来,很多人看完都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大家熟悉的那个常年霸占榜首的特斯拉Model Y,这次竟然连前五名都没进去,销量一下子掉了很多。
反倒是五菱推出的一款叫“星愿”的新车,头一次就拿下了冠军。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汽车市场真的要变天了,还是说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好好聊聊这张销量榜背后透露出的信息。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大背景,那就是每年的七八月份,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都是传统的销售淡季。
天气炎热,很多人要么忙着带孩子放暑假出去玩,要么就觉得大热天跑去看车、试驾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体验。
所以,整个汽车市场的销量在这个时间段有所下滑,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从这份榜单也能看出来,整体情况确实不算乐观,一周下来,没有一款车的销量能突破一万辆大关,卖得超过五千辆的也只有三款车。
这就好比全班同学的期中考试成绩普遍都有所下降,这是大环境决定的。
但是,同样是成绩下降,有的同学只是退步了一点点,而有的同学却名次掉得特别厉害,这就值得我们好好分析一下了。
这次榜单上最让人意外的,无疑就是特斯拉Model Y的表现。
它在一周的时间里只卖出了3546辆,这个数字放在以前,可能只是它两三天的销量。
不仅被新科冠军五菱星愿的8553辆远远甩在身后,甚至还排在了小米SU7和刚上市的小鹏M03的后面。
这就好比班里那个永远考第一的学霸,突然一下掉到了中游,大家自然会非常关注。
那么,Model Y为什么会突然卖不动了呢?
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特斯拉的价格总是变来变去,让很多想买车的消费者都抱着一种“再等等看会不会降价”的心态。
另一方面,Model Y这款车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产品力依然很强,但对于追求新鲜感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确实在下降。
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竞争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围攻。
你看这次排在前面的几位,冠军五菱星愿,亚军比亚迪海鸥,还有季军五菱宏光MINIEV,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价格非常亲民,定位极其精准。
就拿冠军五菱星愿来说,它瞄准的就是十万块钱左右的家用市场,空间大、配置实用,完美地抓住了中国大多数普通家庭“既要又要还要”的购车心理。
五菱这个品牌,从宏光MINIEV开始,就证明了它非常懂得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车。
在现在大家花钱都越来越理性的环境下,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车型,自然会受到热烈追捧。
比亚迪海鸥和宏光MINIEV就更不用说了,它们一个是城市通勤代步的精品小车,一个是解决了无数人短途出行需求的“国民神车”。
它们用实打实的销量证明,对于广大的中国市场来说,豪华、高性能固然有人喜欢,但经济实惠、好用不贵的代步工具,才是更庞大的需求。
这些车型就像是汽车市场里的“家常菜”,虽然不如“山珍海味”听起来高大上,但却是大家每天都离不开的。
特斯拉Model Y面对这些务实的对手,就像一个穿着高级礼服的绅士,走进了热闹的菜市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如果说五菱和比亚迪的成功,是用“性价比”从下往上冲击市场,那么小米和小鹏的崛起,就是直接在特斯拉最引以为傲的“科技”阵地上发起了挑战。
小米SU7,这款车从发布以来就热度不减,即便是在销售淡季,一周也卖出了4552辆,稳稳地超过了Model Y。
很多人买小米SU7,可能不仅仅是看中这辆车本身,更是看中了它背后那一整套智能家居、手机、汽车联动的生态体验。
这对于很多年轻人和科技爱好者来说,是特斯拉目前给不了的新鲜感。
而小鹏M03,作为小鹏汽车一个全新系列的首款车型,上市第一周就卖出了3788辆,以微弱的优势把Model Y挤在了身后,这个信号意义非常重大。
小鹏一直以来在智能驾驶方面都很有建树,M03的出现,意味着国产品牌已经有能力在20万以下的价位,提供一款在设计、智能化和成本控制上都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
你看,一边是五菱、比亚迪用极致的性价比来抢占市场份额,另一边是小米、小鹏用全新的科技理念来吸引用户,特斯拉Model Y就这样被夹在了中间,过去的优势正在被一点点地瓦解。
除了这些头部的“神仙打架”,榜单里其他车型的表现也很有意思。
比如广汽埃安的AION S,在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销量反而稳中有升,卖了2595辆。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网约车市场的巨大保有量,稳定的商业采购对冲了个人消费市场的季节性波动。
而特斯拉的另一款车Model 3,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一周只卖了1450辆,排到了22名。
在它所在的价位,有比亚迪秦PLUS EV、海豹06EV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国产轿车,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这也说明,如今的消费者在选择电动轿车时,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特斯拉一个品牌,而是有了更多、也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总的来看,这张7月第一周的销量榜,就像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迅速的变化。
那种单靠一个品牌光环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理性,他们会仔细比较价格、空间、配置、智能化水平和用车成本。
国产品牌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上,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提供各种各样满足不同需求的优秀产品。
这种百花齐放的竞争态势,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