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品牌在销量表现、目标完成率及市场策略上差异显著,部分企业高歌猛进,而另一些则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竞争进入下半场,市场洗牌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销量继续稳居市场第一,同比增长33%。其全产业链布局与多品牌战略(王朝、海洋、仰望等)覆盖了从10万元到百万元级市场,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壁垒。然而,比亚迪的领先优势正受到挑战。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达141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高达126%。凭借极氪、银河等子品牌的发力,吉利在高端电动市场与混动领域均取得突破,并将全年目标上调至300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上汽集团以206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二,但增长主要依赖合资品牌(如大众、通用)的复苏,自主品牌仍需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长安汽车与广汽集团分别以130万辆和115万辆的销量紧随其后,但新能源转型速度相对较慢,未来市场地位可能面临调整。
新势力品牌的分化进一步加剧。零跑汽车以22.17万辆的交付量成为新势力销冠,其核心策略是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如10万元级C系列)抢占大众市场。理想汽车交付20.38万辆,增速稳定,但年度目标完成率仅为31.9%,下半年需加速冲刺。小鹏汽车表现亮眼,上半年销量19.72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50%,成为新势力中进展最顺利的品牌。
小米汽车延续了其高关注度,上半年交付量突破15万辆,但由于产能限制,能否实现全年35万辆的目标仍存疑问。6月底上市的小米YU7订单量虽达28.9万辆,但交付能力将成为关键考验。
相比之下,部分新势力品牌面临较大压力。鸿蒙智行(含问界、智界)上半年销量超20万辆,但因其全年目标高达100万辆,目前完成率仅20%。蔚来汽车交付11.4万辆,目标完成率25.7%,在高端市场竞争中略显乏力。深蓝汽车(14.32万辆)、岚图汽车(5.61万辆)等品牌同样进度滞后,完成率均不足30%,下半年需大幅提升销量才能避免掉队。
上半年,多家车企通过降价促销抢占份额,但这也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零跑、小鹏等品牌依靠低价策略快速放量,但长期盈利性仍需验证。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凭借规模优势尚能应对,而部分新势力可能因资金压力被迫退出竞争。 技术竞争加剧,智能化成关键
高阶智能驾驶与AI座舱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小鹏、华为(鸿蒙智行)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较大,而小米、理想则侧重生态整合。未来,技术领先性将直接影响品牌溢价能力。 小米、鸿蒙智行等品牌面临产能爬坡问题,若无法快速提升交付能力,可能错失市场机会。同时,电池成本波动、芯片供应等因素仍可能影响下半年产销节奏。
总体来看,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仍将主导市场,而新势力阵营可能进一步整合。零跑、小鹏等表现稳健的品牌有望扩大份额,而部分进度滞后的企业或将退出竞争。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下半年的核心任务不仅是销量增长,更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经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