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内卷下的三大“智商税”:小蓝灯、隐藏门把手和老板直播

最近车圈流行一个东西,叫智驾小蓝灯。

讲真,这玩意儿就是汽车行业“功能缺失恐惧症”的最新并发症,属于典型的“没有需求,创造需求,然后把自己感动哭”的行为艺术。各大车企,或者说各大道场,一夜之间都悟了,纷纷开始装备这个玩意儿,有的甚至还恬不知耻地搞付费加装,仿佛找到了新的财富密码。

这个小蓝灯,官方名字一听就很高大上,自动驾驶标志灯。作用是啥呢?就是你开着辅助驾驶的时候,它就亮个蓝光,昭告天下:看好了,爷现在是AI代驾,请注意避让。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赛博朋克?特别有未来感?

这股歪风的源头,据说是工信部一个2021年的征求意见稿,说L3以上的车得配个蓝绿灯。这下好了,一帮人打了鸡血一样,把“征求意见”直接当成了“最高指示”,理想老师一马当先,2022年就给安排上了。这操作,突出一个“预判了你的预判”,属于修仙小说里那种提前抢占洞天福地的角色。

但魔幻的是什么呢?魔幻的是,到了2024年正式发布的国标里,这个条款,它没了。它像一阵风一样,消失了。目前没有任何强制标准,要求谁必须装这玩意儿。更骚的是,工信部最近公布的L3试点名单,蔚来、华为系都进去了,结果小蓝灯首倡者理想老师,没在名单里。这就很尴尬了,属于第一个冲上高地,结果发现高地是假的,自己还把子弹打光了。

车企内卷下的三大“智商税”:小蓝灯、隐藏门把手和老板直播-有驾

所以我们来盘一盘这个逻辑。第一,你没有成熟的L3可以适配。第二,国家也没强制你装。那你现在急吼吼地装这个灯,图个啥?不装了,摊牌了,就是为了提供一种玄学的情绪价值。有高阶智驾,但没有小蓝灯,那不就等于锦衣夜行吗?你不开灯,马路上的人怎么知道你买的车高级?怎么知道你的信仰足够虔诚?怎么知道你是一个脱离了低级驾驶趣味的人?

但你换个角度想,这事儿就更荒诞了。现在市面上的高阶智驾,说白了,有一个算一个,策略都偏保守,实际驾驶水平约等于一个刚拿驾照、战战兢兢、随时准备把方向盘还给你的人类新手。你把蓝灯一开,等于在脑门上贴了个条:“注意,菜鸟上路,随时抽风”。这到底是炫耀呢?还是在主动吸引火力?我真的很难评。

车企内卷下的三大“智商税”:小蓝灯、隐藏门把手和老板直播-有驾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的阿维塔07辅助驾驶也很好用,市区里堵车的时候我也经常开。但车企说给我免费升级小蓝灯,我真不敢要。我怕啊。我怕我在路上,被别的司机当成KPI来刷。特别是在那种拥堵变道的高难场景,你自己开,动作慢点,别人最多嘀你一下。你要是顶着个蓝灯,告诉所有人你车里坐着个AI,结果AI在那犹豫不决、反复拉扯,我估计旁边司机的血压能直接把天灵盖顶开。这就叫“公开处刑”。

所以说,这个小蓝灯,就是车企们内卷到精神错乱的产物,一个典型的“整花里胡哨的”伪创新。

如果说小蓝灯是行为艺术,那隐藏式门把手,这几年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赌上人命的荒诞剧。

这股风,大概是特斯拉这个“汽车界苹果”带起来的。特斯拉嘛,你懂的,自带品牌玄学光环。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讲物理、讲工程,他跟你讲信仰、讲马斯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特斯拉搞了隐藏门把手,大家就觉得,诶,这是通往未来的“任意门”。

于是乎,全行业的“信徒”们都跟了。理由很简单:一,好看,高级,有逼格;二,能降低一点点风阻;三,最重要的一点,特斯拉在用。

但从一个正常工程师的视角看,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反向升级的典中典。为了降低那微乎其微的0.005Cd风阻,给续航增加那么几公里,你付出了什么?你付出了更高的成本,需要内置电机、传感器、加热丝,还得保证几十公斤的破冰力,生怕冬天给你冻住。你付出了更复杂的结构,增加了无数个故障点。更要命的是,你付出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就在前几天,成都那个新闻,车撞了起火,门打不开,人活活没了。这他妈的简直就是谋杀!为了那碟醋,包了这盘要命的饺子。最好的安全设计,永远是机械的、冗余的、反直觉的。隐藏门把手这种东西,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靠电容里那点残存的电量弹开,这本身就是对“安全”两个字的终极羞辱。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们地球人的科技树就这么点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现实比我的比喻更蠢。一个对性能贡献不大,成本更高,还有安全隐患的设计,是怎么能流行起来的?

答案只有一个: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在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当特斯拉把这个“流行”定义为“正确”的时候,其他玩家如果不用,就会在营销上被定义为“落后”。你不用,你的车看起来就不够“未来”,不够“智能”。在所有人都发疯的时候,保持理智的人反而成了异类。所以大家只能硬着头皮跟,摸着特斯拉这块又滑又烫的石头过河,至于河里有没有鳄鱼,先过了再说。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好在,工信部最近也发了意见稿,要求必须有机械开启功能,这基本宣告了全隐藏式门把手的死刑。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帮车企总算要被迫干点人事了。

车企内卷下的三大“智商税”:小蓝灯、隐藏门把手和老板直播-有驾

最后说说车企大佬学网红这事儿。

这场从去年开始的“车企高管集体出道”大戏,现在也差不多凉了。连雷电法王这种级别的流量天尊都免不了翻车,何况其他凡人?

讲真,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每天只想下班回家,谁有空去看另一个中年男人在直播里强行幽"默啊。

多数车企高管,本质上是职业经理人,是B端人才,让他们去搞C端流量,那真是难为他们了。开个发布会,对着提词器都能念得磕磕巴巴,爹味十足,讲到“此处应该有掌声”的包袱点,全靠台下的气氛组给面子。一场发布会下来,媒体老师们不是昏昏欲睡,就是如坐针毡。你让这样的领导去打IP立人设,那不是赶鸭子上架,那是把鸭子直接送进烤炉。

这股歪风的根源,还是流量焦虑。看到小米把蛋糕端走了,就觉得自己也能端。但他们没想明白,雷军只有一个,不是每个大佬都能成为雷军。最好的手段不是去抢别人的蛋糕,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周鸿祎给哪吒站台,热搜上了不少,哪吒的销量救回来了吗?没有。流量和销量之间,隔着一个马里亚纳海沟。

这种营销上的模仿,同样是“伪创新”,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你以为你在学屠龙术,其实你只是在cosplay一条长得像龙的壁虎。

所以说,从产品到营销,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路径依赖。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独立思考?都想去摸别人的石头?

根源很简单,因为在这个黑暗森林里,对真正创新的保护,约等于零。你花几年时间,投入几十上百亿,搞出一个新技术、新平台,一旦被市场证明是成功的,不出半年,你的竞争对手就能把你的人、你的技术、你的供应商,连锅端走。他们用更低的成本,做出一个看起来跟你差不多的“压缩毛巾”版产品,然后用更低的价格背刺你。

所以,别谈什么战略懒惰了。在掀桌子的赌局里,抄作业才是唯一的圣经。不丢人。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