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车企个个都不差钱?可现实却让人捉摸不透——7家车企揣着近6000亿现金,偏偏有5家还在天天往外掏钱,这到底是啥情况?海尔那句“没有现金流支持的利润是伪利润”,放到汽车行业里,简直像面照妖镜,照出了各家的真实家底。
先看那些喊着“不差钱”的主儿。上汽、比亚迪、吉利这三家,现金储备都过了千亿,上汽1843亿,比亚迪1162亿,吉利1021亿。可细究起来,差别大了去了。上汽能有这么多现金,多少沾了传统制造老底子厚的光。但要是看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比亚迪才11.5%,上汽却有23.2%。这就好比俩人家底,一个存款占家产比例高,一个低,真遇到事儿了,抗风险能力可不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现金来得并不扎实。比亚迪靠筹资拿到380亿,才填上了投资花出去的327亿窟窿;吉利更悬,65亿的筹资款,刚够补上经营亏空的60亿。这就像家里开销大于进账,全靠借钱撑着,哪天真借不到了,麻烦就来了。
再看排在后面的,长城286亿,广汽342亿,这点钱也就够填补一两个季度的现金外流。不过话说回来,广汽、北汽靠着国企背景,融资成本比民企低1.8到3.2个百分点,这就像有人背后有靠山,借钱利息都少点,日子能稍微好过些。
要说现金流健康度,得从三个方面看。是自身造血能力,也就是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比亚迪靠着自己造电池、芯片,成本降了27%,经营现金流进了85.8亿,这是实打实的本事。可广汽就难了,价格战打得凶,毛利率跌穿12%,经营现金流少了112亿;吉利搞多品牌,银河、极氪、雷达之间抢生意,经营上亏了60亿,这都是在往外流血啊。
然后是换血能力,也就是投资和筹资能不能配合好。比亚迪花327亿建刀片电池基地,眼光不错,预计能有23%的回报,这是有计划地花钱。可长安就够呛,筹资只拿到1亿,投资却要花6亿,融资的路快走不通了。
给几家车企的现金流健康度打个分,比亚迪经营得A+,投资B+,筹资A,综合四星半;长城经营得D,投资A,筹资C,两星;广汽各项都不行,只剩一星。这评分就像给人做体检,好坏一眼明了。
现金流的效率也很关键。在产业链里,比亚迪、上汽、吉利欠别人的钱分别有3000亿、1420亿、1087亿,是自家现金储备的两三倍还多。这就像欠着一堆债,全靠账期拖着,要是账期从60天缩到30天,零跑这样的企业立马就得借钱补窟窿。
负债率也是道坎。比亚迪负债率77.4%,一年光利息就超200亿,这钱要是省下来,能做不少事。理想汽车现金737亿,能盖住189%的短期有息负债,这就稳当;可蔚来193亿现金对着800亿负债,只能盖住24%,就像背着大石头走路,随时可能累垮。
行业变化也影响着现金流。比亚迪一年投532亿搞研发,占了现金储备的45.8%,比行业平均的22%高不少,这是下血本拼技术。而上汽、长安跟华为合作,用鸿蒙系统,研发支出降了37%,也算另辟蹊径。
新势力车企日子不好过,蔚来一个月得卖2.5万辆车,经营现金流才能打平。小鹏、蔚来筹来的钱占了一大半,比传统车企高多了,就像总靠父母给钱的孩子,自己挣不够花。
要是政策变了,供应链账期统一缩到45天,比亚迪、吉利得再融800多亿才能顶住,这对它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说到底,车企手里的钱够不够,不是看数字多惊人,关键是能不能良性循环。现金再多若流转不畅,如同死水;利润再高若无现金支撑,恰似空谈。只有经营能造血,投资有回报,筹资有门路,才能在这行业里稳稳走下去。你觉得哪家车企的现金流状况最让你意外?不妨来说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