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智己LS9终于上市了,32.28万的起售价让我第一反应就是挺心动的,这一价格买到个五米多长的大六座SUV,摆在家门口,走到哪都很有面子。刚开门见山,上市25分钟大定就破了五千台,市场反应挺火。但你要再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车其实还藏着不少坑。
我先说说它那些新鲜功能,是不是实用的事儿。宣传上强调野奢户外套装,尤其提到的车尾淋浴,我一开始还以为露营哥们的神器呢。结果买回去一试,才知道那10L的水桶续航够用不到一分钟——别说冲个脸,就算洗个手都嫌少,真在外头用不了几次。而且那个户外电源机制也不靠谱,外接电源的安全隐患不说,真要外出几天,能用到第二天的几率不大。想想这时候,难不成厂商还真是为了做功能而堆内容,而没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我还专门问了个露营朋友,他直接反映:你那也叫户外功能?还不如单纯带个大水壶。(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看北方有的配备的地暖系统,特别设计给寒冷地区的用户。南方的兄弟们,其实用得少嘛?我猜,大部分南方用户,买车主要为了城市通勤,不会大冬天跑到雪山里。在我翻相册堆的那个weekend出行的照片里,地暖那天我在深圳的春秋早晚,温度就十几度,穿个羊绒衫都够了。有地暖当然舒服,但说白了,这功能除了让买家觉得有面子,用得少也浪费成本。 ikut至一份水电费账单,地暖的能耗指数太高了。其实这就是厂商卖点堆出来的东西,真用的人少,而且可能还会影响整车油耗。
关于硬件,兄弟们,别忘了这车的配置是挺牛的。全系配备520线激光雷达,还有英伟达Thor芯片,理应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体验真的不一定就像宣传片说的那么完美。有个朋友说后排娱乐屏蓝牙总断开,连接不上车机音响,我还真没遇到过,但他一说我就注意到,硬件再高级,不配搭合适的软件体验,差距就出来了。你可以说,有顶配的硬件,但软件调校得不好,那就像买了一台好电脑,却用着奇奇怪怪的系统,卡得跟慢车一样。从这个角度考虑,是不是技术堆得越多,越容易出现硬件过度而软肋堆出来的情况?我猜这个软硬不对盘还得厂家多用心调调。
说完新品功能,再来说说售后。智己依托上汽集团,技术实力是没啥说的,底蕴厚。但真正能让人放心买车,是售后服务。你想啊,30多万的车,买的不止是车本身,还包括买后续保障的心安。兄弟们在一线城市问维修,反应都挺快的,但我知道三四线城市的维修网点,提车等修车时间明显长了不少。有车主就吐槽:等修一个月的维修件,真想退车。这事儿对任何一款关注度高的中大型SUV,都挺关键的。可惜,智己的网点网络还不够完善,虽然可能会在未来改善,但短期内,还是让人担心。
说到定价策略,兄弟们,LS9你们怎么看?我就好奇,为什么要把卖给同一集团的LS7和LS9搞得这么像?一个25万左右,一个32万多价位,隔了点档次,产品差异也不是特别大,但价格相差7-8万,这个逻辑给我有点迷。你看,配置上,LS9优势明显,也有一些差异化的硬件,价格优点也不小。但问题来了,这就像两个餐厅开在一起,谁都想抢客,结果只会让市场更乱。你说,让消费者有选择,挺好的,但如果自己左右手互搏,最后吃亏的还是品牌自己吧。你觉得呢?
智己LS9像是个偏科生——参数硬件硬挺,价格也算贴心,但创新功能真的有用吗?感觉像是为了玩数据、为了出彩硬凑出来的差异点。如果厂家能多听点用户的声音,把软件体验和售后网络真正做好,或许它还能被市场接受—甚至火起来。
你们觉得,买这车的人,最期待的到底是什么?除了硬件满分的炫耀资本? 还是更希望体验到用得顺手、用得安心?这中间差的,或许就差在那一丁点的细节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