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汽车公布三季度财报时,市场一片哗然:这家曾经连续盈利的新势力车企,竟在第三季度交出了6.24亿元的净亏损成绩单。要知道去年同期还盈利28亿元,今年二季度也有11亿元净利润。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image
翻开财报数据,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研发费用的飙升。第三季度研发投入高达30亿元,同比激增50%,占营收比例达到惊人的11%。这意味着每卖出100元的车,就有11元投入了技术研发。具体来看,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60亿元,芯片、基座模型、底层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自研成为烧钱主因。
但研发投入只是亏损的一部分。理想MEGA召回事件带来的预估成本,直接让车辆毛利率从20.9%骤降至15.5%。虽然剔除召回影响后毛利率回升至19.8%,但这一突发事件仍然给财报蒙上阴影。数据显示,三季度交付量93211辆,同比暴跌39%,营收274亿元同比下滑36.2%,经营现金流从正转负,净亏损6.24亿元。
image
对比去年同期28亿元净利润和今年二季度11亿元盈利,理想汽车正在经历战略转型的阵痛期。一方面要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必须持续加大研发;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交付量下滑又直接影响营收。这种研发投入与短期盈利的矛盾,正是当前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并非孤例。特斯拉也曾经历过长期亏损的研发投入期,最终通过规模化实现盈利。理想目前989亿元的现金储备,为其战略转型提供了充足缓冲。财报显示,其纯电车型理想i8和i6累计订单已突破10万台,或许正在酝酿下一轮增长。
image
从盈利到亏损,理想汽车的财报转折点值得深思。在新能源汽车这场长跑中,短期亏损或许只是必经之路。关键在于,这些烧掉的钱能否转化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当季亏损数字,更是这些投入能否带来持续的产品力和市场优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