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起本田思域,谁不喊一句 “法拉域”?那时候想买它,不仅要排队等,还得额外加价… 现在倒好,终端价格都降到 7.89 万 起了,月销量却只有三千多辆,2024 年全年销量才 10.6 万辆,比 2023 年的 17.7 万 足足跌了 40%… 这落差,说出来都让人不敢信。
曾经的 “街车之王”,怎么就沦落到这步田地了?
说实话,你要是光看思域的硬件底子,其实不算差。1.5T+CVT 的动力组合,这么多年下来也算是成熟稳定,2735mm 的轴距,家用也够宽敞,全系 10 个安全气囊,安全配置也没缩水… 可问题是,现在消费者买车,早就不只看这些了。
就说油耗吧,以前大家觉得燃油车油耗能到 6 个以下就不错了,思域混动版 4.39L 的油耗,放以前也算亮眼。但现在呢?比亚迪秦 L 亏电油耗才 2.9L,续航还能到 2000km,关键人家还能上绿牌,免购置税… 日常开下来,电费比油费便宜多少?算下来,一年能省好几千,谁不心动?别说那些插混车型,加一箱油能跑大几百公里,市区用电还不用愁续航,思域这点油耗优势,早就被比下去了。
再说说智能化,这才是思域的硬伤。现在同价位的国产车型,哪个没有能自动跟车、自动刹车的高级辅助功能?有的甚至还能自动泊车、透明底盘… 可思域呢?还停留在最基础的辅助驾驶阶段,车主实测语音控制都卡顿,车机流畅度还不如几千块的平板。现在的年轻人买车,就跟买手机一样,对科技感的需求特别高,你连个好用的车机都没有,怎么吸引他们?
还有设计,以前第九代思域那溜背造型、熏黑套件,多有运动范儿?年轻人就吃这一套。结果第十一代思域改得跟 “小号雅阁” 似的,平直的腰线,收敛的前脸,不少人都吐槽 “变油腻了”。国产新能源车型,机甲风、无框车门、贯穿式尾灯,花样翻新得快,一下子就把年轻人的目光吸走了。思域这设计上的妥协,等于把自己最核心的 “运动标签” 给丢了。
定位也特别尴尬。现在思域优惠完,主力车型的价格跟大众速腾、别克威朗 Pro 差不多。可速腾空间大,威朗 Pro 配置实在,人家还有成熟的终端服务网络;你要是预算再加点,多花两万就能摸到 B 级车的门槛,比如雅阁现在价格也下探了,都到十二三万了… 这就尴尬了,想买运动车的觉得思域不够 “劲”,想家用的又觉得不如同价位的竞品实在,高不成低不就,可不就没人买了?
有人说,思域还有改装圈的基本盘,JDM 文化 摆在那儿。可说实话,现在年轻人的改装需求也变了。以前改思域,无非是换个轮毂、刷个程序,追求动力和外观。现在呢?大家愿意改智能座舱的主题、加个氛围灯、升级下音响,这些都是新能源车型的强项,思域在这方面根本没优势。慢慢的,连改装圈的用户都开始转向新能源了,某论坛调查显示,32% 的思域置换车主选了新能源,90 后群体里是高达 47%… 这基本盘都在流失,销量能好吗?
再说本田自己的新能源布局,也太滞后了。你看大众,虽然 ID 系列不算爆火,但至少早早布局了纯电车型;丰田也在推混动和纯电。可本田呢?除了几款油改电的车型,真正拿得出手的新能源产品没几个。今年 3 月推出的 S7 纯电动 SUV,起售价都 25.99 万 了,这个价格,大家为啥不选特斯拉 Model 3 或者比亚迪汉?配置不如人家,品牌溢价又撑不起这个价,可不就卖不动吗?
君猜测,本田可能还抱着以前的老思路,觉得自己 “地球梦” 技术牛,耐用性好,就能留住消费者。可现在国产车企早就今非昔比了,五年整车质保、三电终身保修都成了标配,质量口碑也慢慢起来了。思域那点 “耐用” 的优势,早就不是独一份了。
还有消费代际的变化,现在买车的主力是 90 后、00 后,他们成长在互联网和新能源时代,对 “合资品牌” 的滤镜没那么重了。以前长辈买车,可能觉得 “日系车耐用” 就选了,现在年轻人看重 “性价比”“科技感”“使用成本”,国产新能源刚好踩中了这些点。你说思域要是还按以前的老路子卖,怎么跟人家竞争?
话说回来,思域的跌落,其实不只是它一款车的问题,是整个传统燃油车面临的困境。现在车市早就不是以前那个 “靠品牌就能吃饭” 的时代了,新能源的浪潮来得太快,谁跟不上节奏,谁就会被淘汰。思域只是刚好成了那个 “显眼包”,把这些问题暴露得明显而已。
你说思域还能翻身吗? 不好说。2025 款思域据说要改前脸、加长车身,还会保留混动版本,但这些改动能不能打动消费者,还是个未知数。毕竟现在的消费者,口味变得太快了,你要是不能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东西,光靠降价、小改款,根本没用。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