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乘龙卡车的东风柳汽背后到底有多大?

在我国汽车工业体系中,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柳汽) 是一个兼具深厚历史与战略地位的国有车企。其身份结构、股权归属和行政层级,堪称央企与地方国资协同发展的经典范本。

一、股权结构:国有全资控股的“双国资”模式

东风柳汽创立于1954年(前身为柳州农业机械厂),现为100%国有全资控股企业,股权构成清晰:

75%股权由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央企)持有;

25%股权由广西柳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地方国资)持有。

这种“央企主导+地方参股”的模式,既保障了国家战略资源的投入,也融合了地方产业支持优势。例如,柳州国资为东风柳汽提供了5180亩土地资源(约345.4万平方米),支撑其建设柳东商用车、乘用车两大生产基地。

二、核心身份:副部级央企直属一级子公司

东风柳汽的“央企子公司”身份,需从其母公司东风集团的行政级别说起:

1. 东风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副部级央企

• 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由中央组织部直接任命,享受副部级待遇;

• 作为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承担军车研发、国家新能源战略等任务。

2. 东风柳汽为集团核心一级子公司

• 行政级别对应正厅局级单位,高管由东风集团直接委派;

• 承担东风集团四大国家战略基地职能:南方商用车生产核心、乘用车创新中心、自主品牌研发基地、东南亚出口枢纽

三、国资支撑下的技术使命

依托国有资本与政策资源,东风柳汽在核心技术领域屡创“第一”:

打破技术垄断:1991年研发中国首款平头柴油卡车,2007年首创“龙骨驾驶室”重卡;

国家级研发平台:拥有1300人研发团队(本科以上占比94%)、9.3万平方米国家级实验室,专注新能源三电技术突破。

东风柳汽既是副部级央企的战略支点,又是地方经济的产业引擎。其“75%央企+25%地方”的股权架构,既保障了国家意志的贯彻,也激活了区域产业链升级动能。这种体制设计,恰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动体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