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港车北上”扩大口岸这个谣言能传起来,本身就比谣言好笑。就好像一群修仙者天天盼着天门大开,好一步登仙,结果有关部门出来说,别想了,飞升通道目前只有南天门这一个,而且一周只开两天,还得摇号。剩下那几天,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别天天琢磨着走后门。
这事儿的本质,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人性里的那点小贪婪和小幻想被精准捕捉了。你以为那些自媒体是在造谣?不,他们是在进行一场盛大的、赛博空间里的“用户需求调研”。他们不是在发布新闻,他们是在替你许愿。就跟车企开发布会一样,PPT上写的不是参数,是你的梦想。什么零百加速2.8秒,那是让你在三里屯堵车的时候,幻想自己在秋名山漂移。什么智能座舱八屏联动,那是让你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感觉自己是指挥星际舰队的舰长。真实吗?不重要。爽吗?爽就完事了。
你看,官方通报里那些被干掉的账号,罪名五花八门,什么“恶意蹭炒”、“歪曲事实”、“不做标注以假乱真”。这些词儿你单看,觉得义正言辞。但你把主语换成任何一家现在当红的新势力车企,诶,你会发现毫无违和感。
“恶意蹭炒热点”,这不就是车圈发布会的传统艺能吗?谁家出了个新技术,友商们立马跟上,像素级致敬,连夜开会,第二天PPT就出来了,名字可能不一样,但内核都是“我也有,而且比你强”。什么,你说苹果不造车了?坏了菜了,那我们之前对标苹果的那些故事还怎么讲?赶紧的,马上改,对标英伟达,我们是“轮子上的AI算力中心”。
“多种手段歪曲事实”,这简直就是车企营销部门的KPI。什么叫“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技术”?车企的官方宣传图,哪张不是“合成”的?把车P在冰川上,P在戈壁滩上,P在火星上,就问你怕不怕?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我的家园怎么成你家停车场了。什么叫“捏造虚假情节”?“我们的车主,都是一群热爱生活、追求自由、财务独立的社会精英。”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每次看到这种用户画像,都想看看我那张因为还房贷而愁苦的脸,到底哪里符合“精英”这两个字了。
至于“专业领域信息不实”,这更是典中典。通报里说,有人冒充“赵*教授”卖甲亢偏方,有人冒充“神探*律师”披露案件细节。这套路,车圈简直是祖师爷。哪个车企不说自己请了德国保时捷的底盘工程师?哪个车企不说自己的电池技术能吊打全世界?他们嘴里的“专家”比网红都多,个个都是扫地僧,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一到发布会就出来给你整一堆你听不懂的名词,什么“全域碳化硅”、“时空隧道架构”、“MIMO多入多出天线技术”,听着就感觉自己要飞升了。但实际上呢?我告诉你,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奥义,不在特斯拉的FSD,也不在华为的ADS,而是在山东聊城的老头乐产业。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比什么激光雷达都好使。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所以你看,官方打击网络谣言,和我看现在的新车发布会,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在进行一场大型的“去魅”仪式。把那些花里胡哨的、不着边际的、让你产生不切实际幻想的“压缩毛巾”泡到水里,看看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现在就是一口巨大的蛊盅。所有人都被扔了进去,不存在什么体面竞争,不存在什么蓝海市场,只有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以前大家还装一装,你发布会对标我,我发布会致敬你,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不装了,摊牌了。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你的蛋糕做得比我好,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都别吃。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这种掀桌子式的打法,核心就一句话: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种癫狂状态,你用商业逻辑是没法解释的。你必须用修仙小说的世界观来理解。大家都在渡劫,有的人靠堆料,加大加大再加大,恨不得把宁德时代整个搬车上;有的人靠嘴炮,天天开发布会,用概念和名词给你轰炸,让你产生精神上的皈依。
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企比作招摇撞骗的自媒体,可能有点侮辱自媒体了,至少人家骗得还比较直接。
因为有些品牌,它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进化成了一种玄学,一种信仰。比如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内饰,就是那个三叉星标。你开个奔驰,就算堵在路上,你都感觉自己堵得比别人高级。再比如特斯拉,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内饰差、品控烂,他会觉得你根本不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不是消费,这是在为自己的信仰充值。他们的核心需求,从来不是买一辆好车,而是维护“我买了一辆好车”这个事实。
说起来,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又涨价了,现在这世道,还有什么是不涨价的吗?哦,好像除了我的工资。
所以,当官方下场整治那些“自媒体”的时候,车企们估计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又松了口气。抖的是怕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毕竟谁家屁股底下都不干净。松口气的是,官方把那些散兵游勇给清了,这下好了,信息发布权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这些“正规军”手里。我们可以继续编造更宏大、更精美、更让你无法自拔的“谣言”了。
我真的看烦了!
但能过,就是能过。这就是现实。车企的营销也许是骗术,但你又不得不佩服,有些品牌的故事就是讲得好,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这本身也是一种本事。就像那些被处理的账号一样,它们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它们提供了情绪价值,满足了人们的幻想。
所以,面对这一切,我们普通消费者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摇个号,然后买个最便宜的。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能把你堵在路上让你心态爆炸的,从来不是车的性能,也不是什么智能座舱,而是前面那辆突然刹车、画着龙的该死的老头乐。这才是唯一的真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