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邻居老朱家的新车总算开回来,停楼下一阵跟看热闹似的——比亚迪M9,外壳锃亮,标志换了,怎么看着有点熟,又透着点新鲜。老朱在微信群里头发了张合影,嘴上吹牛,说这回选车“直接省2万”,还带了点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仿佛自家猪长得会叫妈似的。后来我才晓得,M9这名字在群里热了一阵,原来比亚迪这回拿大刀阔斧拉了个价格,硬是把这车价格砍进了23万档,两个版本——1060领航,还有个Pro的,也不过25万不到头,之前想都不敢想。
老朱说他本来瞄着王朝网的“夏”,看着配置都还行,结果销售一嘴“其实M9就是夏的姐妹车,不过针对海洋网挂了个新标,便宜点,差不多嘛。”他说这车是出口转内销,老外不买给国内凑数,缩水点配置能咋嘞。工友阿勇插嘴:“听说夏的底盘坐着软点,M9感觉稍微板点,不知道是不是电池那块省材料了。”
车发下来,我也上去瞅了几眼。尺寸不比那会的GL8小,5145的车长,1970宽,个头比我家那台09年凯美瑞可多多了。尾箱放了半箱绿豆,老朱说“轴距3045,家用空间宽得很,三排人坐还剩点空落。”发动机1.5T,115千瓦那档口,电机前置据说200千瓦,电池包是弗迪弄的磷酸铁锂——“小区快充插一宿,上午就满,最高能到41kW,夏天四五十分钟顶天了”,这是站里的技师嘴里听的。
买回来没几天,老朱就发现有个小毛病——某些地方车窗开关摸着不太顺手,带点塑料感,想想也行,毕竟拉低了价钱。仔细翻着副驾驶手套箱,竟还藏着一组USB-C口,“家里那几个小孩上车就抢着给平板充电。”冷不丁发现后排地板硬是做平了,拎箱子进来不磕脚,坐第三排娃儿不叫什么累。专业点讲,地毯下那层保温棉明显薄了点,冬天估计得穿厚袜子。
说也怪,M9其实真没太多花活,氛围灯就四周黏着,搞得夜里像赶庙会,群友“重庆耗子”在群里吐槽:“车机反应慢半拍,城里红灯一个接一个,语音识别半天没搭理。”可也没见老朱介意,直说“便宜好,修起来不肉疼。”养车群里有人问“电池成本啥时候回本?”真让师傅说了句“大哥开MPV图便宜可别真奔啥高科技,早晚要送去车行年年仿电池匹配。”据说海洋网这回才上MPV,还是唯一一个。
去年丰田格瑞维亚、赛那,还有GL8混动打价格战,都往二十出头砸,比亚迪一看也急了。腾势曾是老朱心头好,无奈起步30万往上,“对不起钱包”只好认怂。M9拉个22-24万价位,反制那几家合资车,属实带着点门口小店与超市死磕的劲头。群里“老头陀”说,夏这车上月才卖一千多辆,吓人。而M9刚出,也就比夏便宜个三五千,新一茬车友胆子大点就扑上来了:“等啥呢?快落地办个临牌直接拉亲戚走亲访友。”老朱倒觉得,比亚迪等着出个再便宜点的,说不定明年19.98的也冒出来。不过他说得玄乎,“想省多了等旧车吧。”
说起来,新M9缺了一些小众配置,比如座椅通风还是前排有,二三排自己琢磨办法。冷门的地方还在——空调出风口里头,居然内嵌个净化模块。闷热的下午,老朱喊我试试:“有点用,吹出来没怪味。”但车机有点鸡肋,屏幕反光厉害,群里常有人调侃“买M9送防眩目膜。”修理站曹师傅见了直乐,“这玻璃我见得多了,成本省得太明显。”
冬天来了,楼下堵车一小时,老朱在群里发视频,M9还真像那年我们县西头的出租客车,不嫌慢不嫌挤,能拉能塞。前几天下雨冲了半夜,老朱开着M9,淌着水从立交回家,他媳妇还挺满意,说“底盘做高点,没啥心疼的。”谁知第二天老朱爹坐副驾,手一拍:“嗯,这车外表唬人,开着不算泼辣。”我瞅了瞅仪表,能省事得不能挑剔。
说远了。前几日看到老朱转卖他家老途安,朋友圈开价,美其名曰“腾地儿接新车。”问他后悔不,他挤了挤眼:“人得跟得上潮流,M9要是真出事,配件便宜修又快,以后不难卖,后年再换台也不晚。”那群友在底下留言:保值率咱不管了,关键现在能跑能停,两杯早茶钱的折腾罢了。
有意思,往后的路上,这车不晓得还出啥花头。至于价格,嘿,新一批估计该砍的还得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