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发布会,只开预售价,这大概是车圈难得一见的操作。鸿蒙智行的首款旅行车S9T就选了这么一条“安静的路”。8月18日上午,余承东在微博随手发了条消息:“空间与智能的再进化。”没铺天盖地的海报,也没有惯常的发布仪式,但这句话却像在大江丢了块石头。车圈的视线立刻聚焦在旅行车这个“冷门物种”上——难道它还有机会在中国翻红?
先说空间,这是旅行车的生死线。工信部前不久公布的《道路机动车产品公告》显示,S9T的轴距2950毫米,后备厢标准容积650升。如果把第二排座椅一放倒,空间直接干到1650升。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参照一下。大众蔚揽后备厢650升、沃尔沃V90为560升。而S9T不仅与老牌合资劲敌平起平坐,还在纵向空间上甚至形成了碾压。更不用提和自家S9轿车比——同平台下,旅行车的“装货能力”直接翻倍。对于要带娃、带宠物、带运动装备的家庭,这种平整又巨大的尾厢简直是让“SUV平替”这个词有了点实在的底气。
动力很关键,毕竟电车时代,不再只是“谁的马力大谁上桌”。S9T公开的电池包数据是82千瓦时和100千瓦时两个版本,分别对应CLTC续航702公里和822公里。虽然写在公告里的只有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却藏着不小的玄机。这套电驱系统号称最高效率97.8%,出自华为数字能源“三合一”碳化硅模块,是去年12月刚发布的新方案。这里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它并非照搬轿车那一套,而是把B级纯电轿车的能耗水准移植到更大体量的旅行车上。通俗说,就是“个儿大但不费电”——这对国内用户的认知是一种颠覆。如果说早年间大家还担心“旅行车重载吃电”,现在基本可以说:你把担忧留给油车时代吧。
智能化是第三张底牌。公告里明确标出,S9T用了一颗位于车顶前沿的激光雷达,辅以三颗毫米波雷达和十一颗摄像头。这一套,和S9 Max版基本一致。更有趣的是,虽然目前只预留了L3级自动驾驶的数据接口,但结合鸿蒙智行向来的OTA节奏,城区NCA功能大概率会在交付后三个月内陆续推送。这意味着,智能驾驶能力的“天花板”还远没封顶。翻一下工信部的《免征车辆购置税目录》,备注栏里就体贴地写着:S9T已预留L3级数据接口。用一辆主打空间的旅行车,配齐智能化所有“未来预留”,这是很多竞品不敢给的承诺。
定价方面,目前虽然还没有官方落地的价格表,但业内消息流传,S9T起售价大概在28万元左右,略高于配套同级的S9轿车但低于同级别的蔚揽2.0T高配。而纵观市场,旅行车的价格体系一直尴尬——合资进口动辄30多万,国产旅行车则常常陷入口碑与销量的双重泥潭。鸿蒙S9T用略高于轿车的价格,补齐空间和智驾两个短板,相当于“以最小的价格溢出,换来了最大的体验增长”。
有人说,旅行车在中国永远只有情怀,没有市场。每年总销量徘徊在5万辆上下,活像个不死不活的“极小众品类”。而鸿蒙智行并不是试图用S9T打造一个畅销爆款,而是用一种极致理性的方式完成市场验证。他们在S9T身上测试一个命题:当补能效率、智能化体验全面追平甚至反超传统轿车,旅行车是不是能在中国获得一块属于它自己的蛋糕?
表面上,S9T也许只是悄悄上架,不声不响。但三张底牌——越级空间、节能动力和预留未来的智驾——已然端出来。中国消费者能否为旅行车买单,现在轮到市场给答案了。至于旅行车的未来,大概就藏在下一步OTA推送,又或者某个周末,公路边那排满装备的大后备厢之中。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