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央企的组建背后是一段波折的重组历程。今年2月,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曾公告筹划重组,但因地域整合难题和主导权争议,历时116天后宣告暂停。最终方案调整为:兵器装备集团将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央企,军工板块则并入兵器工业集团,实现“汽车专注新能源,军工强化国防”的双赢布局。
百年老店的“新身份”
长安汽车的历史可追溯至1862年洋务运动时期的上海洋炮局,1958年造出中国首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1984年以微型车打开民用市场。此次分立后,原母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专注零部件研发;而新成立的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则整合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形成“零部件+整车”平行架构。
掌舵新集团的仍是60岁的朱华荣。这位在长安体系工作39年的老兵,从技术员一路升至董事长,如今肩扛新使命:打造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并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等五大全球市场。
目标:2030年冲进全球前十
成立大会上,朱华荣提出“三步走”规划:到2030年整车销量超5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360万辆,海外销量占比超1/3,营收目标6000亿元,冲击全球汽车集团前十。这一底气来自长安近年业绩——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73.4万辆,同比增长52.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45万辆,增速近50%,市值稳居1300亿元以上。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现场寄语,要求新央企“争一流、当示范”,攻关动力电池、汽车芯片、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则期待其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央企改革的新样本
中国长安的诞生,被视为央企治理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分立后,长安汽车突破军工背景壁垒,更易获得欧美市场准入;整合零部件企业构建垂直供应链,增强战略自主性。正如经济学家柏文喜所言:“这不仅调整资产,更重构了创新生态。”
挂牌当晚,200辆阿维塔车队集结重庆江北机场,用灯光拼出“新使命·新征程”;深蓝、启源等子品牌同步发布庆贺海报。7月30日,新集团将召开首场媒体沟通会,披露下半年战略——这场始于洋务运动的百年工业传承,正以央企身份开启新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