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经常骑电动车出行的朋友们可能心里都有些不踏实,因为网上到处都在说,从九月份开始,电动车管理要全面实施新国标了。
一听到“新国标”这三个字,大家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各种疑问:“我这车还能不能骑了?”“会不会一上路就被交警拦下来扣车罚款?”“是不是以后买电动车条条框框特别多?”这些担心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电动车已经成了我们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关系到我们每天的上班、买菜、接送孩子,政策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但是,大家可以先把心放回肚子里,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峻。
国家的政策制定,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提升道路安全,规范市场秩序,而不是要给大家的出行制造麻烦。
经过仔细梳理和了解,我们发现,实际上至少有五大类型的电动车在新规之下依然是“合法公民”,可以正大光明地在路上行驶,并不会面临所谓的“一禁了之”或者“严查严扣”的局面。
首先,最不用担心的,就是那些即将上市或者已经能买到的全新款电动自行车了。
这些车是严格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也就是GB 17761-2024《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来生产的。
它们可以说是未来电动自行车市场上的“正规军”和主流产品。
这些新款车型不仅能够合法合规地进行销售,而且我们买回家之后,去车管所上牌、日常上路行驶,都是完全没有障碍的,更重要的是,骑行这种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是不需要考取驾驶证的,这一点对于广大使用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最新的标准到底新在哪里?
它相比以前的旧国标,确实有几个非常贴近我们实际使用需求的提升和变化。
比如说,新标准对车身塑料部件的用料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规定其重量不能超过整车重量的百分之五点五,这其实是在倒逼厂家使用更轻、质量更好的材料,而不是用厚重的劣质塑料来凑重量,整车的安全性和耐用性都得到了提升。
还有一个广受好评的改动,就是取消了脚蹬子的强制安装要求。
过去那个几乎用不到还特别碍事的脚蹬子,终于可以不是标配了,这让车辆的设计可以更简洁、更美观。
此外,考虑到铅酸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安全性,新标准将使用铅酸电池的车型整车质量上限,从原来的55公斤放宽到了63公斤,这给了厂家使用更安全、续航更长的电池留出了空间,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大家以后在选购新车时,只要认准车辆铭牌上标注的“GB 17761-2024”这个标准号,就可以放心购买。
那么,新车是没问题了,可我们家里已经骑了好几年的旧款电动自行车该怎么办呢?
是不是新标准一实施,旧车就立刻变成了“违法车辆”?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这个问题,相关部门早就给出了明确的、人性化的安排。
政策执行讲究一个平稳过渡,绝对不会搞“一刀切”。
对于市面上已经存在的、符合旧国标(GB 17761-2018)的车辆,采取的是“老人老办法”的原则。
一方面,为了让商家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库存,规定在2025年11月30日之前,商家仍然可以合法销售库存的旧国标车型。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充分保障了我们已购车主的合法权益。
只要你的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在当地管理部门规定的截止日期之前,已经完成了登记注册,并且悬挂了正式的牌照,那么这辆车就获得了永久的合法上路权。
无论未来政策如何变化,这辆已经上牌的旧车都可以继续使用下去,不会被强制报废,也不会被限制通行。
它就像一个已经登记在册的“户口”,是被官方承认的合法财产。
当然,除了我们日常代步最常见的电动自行车,还有一类车是很多人的心头好,那就是动力更强、外观更酷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
这两类车因为速度和动力都已经超出了非机动车的范畴,所以它们在法律上被统一归类为“机动车”。
既然是机动车,那么对它们的管理标准自然就和汽车、摩托车看齐了。
判断这类车是否合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看它是否被列入了国家工信部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里。
这个目录就相当于车辆的“准生证”,只有进入目录的车型,才意味着它是国家许可生产的、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合格产品。
我们在购车时,除了要确认这一点,还必须拿到随车的《车辆一致性证书》,这是后续办理机动车牌照的关键文件。
只要车辆手续齐全,能够成功上到黄牌(电摩)或蓝牌(电轻摩),那么这辆车本身就是完全合法的。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车辆合法,不代表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畅通无阻。
因为它们属于机动车,所以就要遵守所在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定。
比如在广州、深圳等一些执行“禁摩”政策的城市,即使你的电摩证照齐全,也可能无法进入市区的限行路段。
此外,驾驶这两类车,驾驶员必须持有相应准驾车型(通常是D照、E照或F照)的摩托车驾驶证,否则就属于无证驾驶,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
和电动摩托车情况非常类似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同样常见的电动三轮车,无论是用于载货的货运三轮,还是带顶棚的半篷车、全篷车,它们绝大多数也都被划归为机动车管理。
因此,它们的合法性判断标准和上路要求,与电动摩托车是基本一致的。
首先,车辆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在工信部目录内的合规产品,具备车辆一致性证书等手续。
其次,上路行驶必须悬挂机动车号牌。
再者,驾驶人必须持有D照。
同样,它们的路权也会受到地方政策的限制,很多城市会对电动三轮车划分禁行区域和限行时段。
我们要明白,这种区域性的限制,并不代表车辆本身不合法,而是地方政府基于交通流量、安全管理等因素做出的具体规定,我们在出行时遵守即可。
说完了以上这些标准化的车辆,还有一个非常特殊、但又涉及人群非常广的类别,那就是挂着临时牌照的电动车。
这种情况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在政策执行中的智慧和温度。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上存在大量不符合任何标准的“超标电动车”。
这些车数量庞大,直接禁止会影响无数家庭的生计。
为了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地方都创新性地推出了“过渡期临牌”管理办法。
也就是说,给这些存量的非标车发放一个有使用期限的临时号牌,在设定的过渡期内,车辆可以凭临牌合法上路。
比如内蒙古就规定了长达五年的过渡期,让车主有充足的时间来置换新车。
这就给了大家一个缓冲期,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冲击。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渡期”终究是会结束的。
临时牌照到期后就会自动失效,届时如果再驾驶这类车辆上路,就属于违法行为了。
目前,像海南、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城市,过渡期已经结束,临牌车辆已经开始面临严查,所以,如果你的车子挂的是临牌,一定要抓紧时间了解清楚当地政策规定的截止日期,提前做好车辆的更新换代准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