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前想着代步省事,买车后变“车奴”,最终钱包压力大

说到买车,这事儿堪比吃火锅。一开始你说,涮点牛肉就好,别太奢侈。结果涮着涮着,肥牛、羊肉卷、毛肚……最后涮空了银行卡,涮出了心酸。买车也是,一开始是想着有点积蓄,买辆小车代步,告别挤公交。买着买着,买成了“车奴”,兜里慢慢只剩下抹不开的面子和临界的余额。你说这是不是现世泡沫最生动的写实?

买车前想着代步省事,买车后变“车奴”,最终钱包压力大-有驾

买车这事儿,大家演得可开心了。朋友圈先来个“今日提车,谢家人祝福”,钞票掉的不如自尊快。你以为你提上的是社会地位,其实是银行的债务单。车轱辘一转,是你未来五年咬牙还款的闹钟。大部分普通人,其实不想明白这个道理——车,不是资产,是消费品。买车,不是加权人生,而是加班人生。你买的不是车,是24小时不关机的ATM吞钱兽——谁能想到,后备箱其实是你的钱包,车库里停着你的财务自由。

看看那群买车的普通人吧,心里盘算得比高考成绩还紧张。银行账户刚揣上个两万三万,就恨不得下一秒去4S店露一手。感觉只要大灯一亮,世界都对你鞠了个躬。你把租房的无奈,通勤的焦虑,约会的尴尬统统寄希望于一辆车。车落户了,人却落下了槽——负担上路了,快乐下岗了。打卡变成了还贷,泡妞变成了加油,兜风变成了修车。

你看身边那些“车友”,明明收入挂着“稳定”,心里却戴着“紧箍咒”。工资刚够生活,还硬撑买车,结果理想很丰盈,余额很骨感。加班费成了救命稻草,年终奖是特效药,车贷是慢性病。本想人生立马体面,一脚油门下去,发现钱包提早被抽空。

买车前想着代步省事,买车后变“车奴”,最终钱包压力大-有驾

买车前你考虑过收入么?大多数人的稳定收入不过是公司不倒闭,老板当天没五百个老板梦,自己没被公司“优化”,就感恩戴德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能坚持不吃土活到月底,还能多买一包盐,加点葱花,那都是运气。这收入,你还好意思谈买车?车辆是消费品不是乐高积木,买来不是摆着收收藏的,是用来日夜啃资产的。

买车前想着代步省事,买车后变“车奴”,最终钱包压力大-有驾

更别说咱们的“应急资金”。有多少人买车前认真算过“如果有一天被裁员、家人生病、车撞狗、狗咬车,我还有活路”么?答案大概和买彩票中奖概率差不多。口袋里留着两千块应急金,结果油费都不够。你以为车是幸福的快递员,不料却是财务狙击手。事故比爱情来得突然,维修比手机续费还贵。小意外把你的钱包敲得叮当响,大意外让你怀疑是不是财富其实是别人家的东西。

买车前想着代步省事,买车后变“车奴”,最终钱包压力大-有驾

你等着买车的“刚需”吗?是要照顾老小病残,解决交通危机,帮父母就医,还是单纯想朋友圈里晒个车标?这个问题,已然变成“你是要活着,还是要面子?”面子这个东西,撑得住嘴,撑不住账本。所谓有车才体面,最后都是在“拼多多车主群”里互相安慰。你没钱修、没钱养,最后活成了“买车高峰,过车低谷”。买车的底气不是面子,而是柴米油盐。面子不能喂饱你,车贷能喂死你。

买车前想着代步省事,买车后变“车奴”,最终钱包压力大-有驾

许多年轻人,信奉贷款买车,仿佛刷下那一刻,“人生巅峰”就会自动到账。每月还贷、加油、保险,一瘸一拐地拼到月底还剩6.5元。车贷加油险,轻轻一算,比你每天喊老板爹都无力。你以为养车像养猫,偶尔喂点罐头就行。结果猫吃完就睡,车吃完还得修。你还想着挣钱养车,实际上你在为车打工。买车支出一旦超过家庭收入的零头,人就开始过债生涯,车把你的钱包拧干,梦想都泡碎了。

还有些明白人,心里清楚,车不是投资,是烧钱利器。钱如果真能投资成资产,谁不愿选高配人生?你去问问基金经理、炒房小王,人人都笑你养车是“无本生意”。买车前你倒是琢磨琢磨,有没有投资点能让钱增值?学习个技能、投资个理财、创业搞点项目,本都在你手里,收益却永远比买车高。

不过嘛,中国人最擅长的事是先“购置排面”,后“购买未来”。喜欢先花光所有积蓄,买辆车拍个照发朋友圈,然后静候下个月的账单泄洪。明明钱本可以攒着,去实现理想、买股票、买教育、买自己,结果都拿去买四个轮子和一堆按揭。你以为上了“车”,其实是下了“班”。

买车就像谈恋爱,初见心动,过两年心痛。高攀面子的人都自以为理性,现实一巴掌拍下,顿时面容辽阔。普通人买车,最怕的不是价格高低,而是被“有车才是人生赢家”的幻觉骗惨。你在生存挣扎里,硬撅出个体面,最后请车喝饮料,自己喝西北风。

而维持汽车生存的成本,也是连续剧,每集更新,剧情反转:油费像情人节花束,涨得让你心疼;保险如婚姻危机,每年都得交真心;保养像PUA,刚醒悟就被套路深;停车费是老丈人,见面就不手软——这些“变量”,没有人能躲得过,就看谁先被榨干“变量余额”。

所以讲买车,是不是该先稳定收入?至少要吃得上饭,睡得下觉,孩子能上学,房贷能还清,夫妻还能相互伤害一阵子,都能活得下去。剩下的钱,才是你的“自由车基金”。那些没钱还贷,还硬要买车,可以直接申报诺贝尔勇士奖。有点储蓄,万一车没烧坏,人还能不破产;没储蓄,车成“碰瓷”,人变“碰瓷儿”。

说白了,车只是一件代步工具,别用它给自己加戏。普通人买车,前提是:收入稳定,财神进门;储蓄充足,钱包不漏;有刚需,别逞强;车贷合理,活得不累;投资优先,别跟着广告走。只要这几道题能答对,买车才不会上演“人车分离”的悲剧。

最后,再问一句:谁说车是地位的象征?车只是个躺在地下室里陪你熬夜的铁皮家伙。所谓地位,是脑子里的,不是车库里的。你先学会头脑富裕,再去拔高车的高度,人生才能笑着进进车门,笑着出出账单。买车这事儿,没必要高调——上车的是你,下车的是账单,别太拼命做演员,最后连观众都不认识你。

买车前想着代步省事,买车后变“车奴”,最终钱包压力大-有驾

说到头,咱普通人啊,买不起体面也不丢人。关键是别让四个轮子,碾碎了自己的尊严和财富。毕竟,上帝发明汽车,是为了人走得更快,不是让钱花得更快。买车之前,多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还需要多活几年。别到最后,车没开到远方,自己先被拉到账单旁。车辆这东西,代步有用,代沟无力。买得起不代表开得起,更别指望靠它买来幸福。毕竟,最牛逼的“座驾”,永远是钱包和脑子。

买车前想着代步省事,买车后变“车奴”,最终钱包压力大-有驾

你要是实在纠结,问问隔壁王叔:“买车前后,生活怎么样?”十有八九他说:“油贵人穷,车拉不动梦想。”剩下那一九,估计在卖车还贷款。一辆车能成就你什么?最多是路途稍快,账单加厚。体面不如体力,买车不如买菜。

买车,是消费,不是造梦。别把买车看成上升社会阶梯的滑梯。你可以买车,但别让车买了你。普通人嘛,多点理性,少点激情。要不然最后上高速弯,翻车的不是你,是你全家的希望。

买车这个消费品,愿你三思而后行,别让冲动宰了明天。至于那些说“车是梦想加速器”的人,请他们多坚持几年,然后我们一起吃瓜,看谁能加速到幸福终点。至于我?我还是蹬着ofo去看落日吧,车你们先买着,我板凳加油。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