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中国工厂扭转败局的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这会儿在美国的工厂里正闹得沸沸扬扬,一场供应链“去中国化”的浪潮在掀起。
11月15日,一条消息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引起了不小的震荡。
与此同时,特斯拉自己也定了个目标,打算在最多两年内,把供应链彻底大换血。
特斯拉本土工厂给供应商划红线,给全球车企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除了特斯拉以外,很多汽车供应商也都接到美国通用、Stellantis等美国车企的通知,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中国进口零件的使用。
只不过,没像特斯拉那样那么激烈和干脆罢了。
虽然特朗普已经承诺与中国关税暂时搁置一年,但他那反复无常的作风,立即让本就不太稳当的美国汽车供应链,陷入了一片“集体紧张”。
特斯拉这边的动作呢,算是起了个坏头,反倒让美国国内的汽车供应链,加快了转移进口渠道的节奏。
实际上,从2024年5月开始,美国政府就在打击中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开始动作了。
当时,美国直接封死了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的路,汽车301关税让中国对美出口电动车的税率,从25%一下子飙到了100%。
同时,锂电池、天然石墨这些汽车用的材料和零部件,也都被加征了25%以上的关税。
拜登团队的此举,开始撕开了美国市场剔除中国新能源车和零部件的铁幕。
到2025年1月,拜登正准备退出美国政治舞台的情况下,又推出了一项关于中国汽车“硬件和软件”的新政策,想要从根本上把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软件系统以及整车赶出美国市场。
当时,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提出的一个建议,打算限制在美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使用中国产的硬件和软件。
她还设计了个两步走的计划,打算在2027年开始实施软件禁令,等到2029年硬件禁令才正式生效。
不过,特朗普上台后,这个计划暂时还搁置了,但已经让美国本土的汽车厂商们开始有点焦虑了。
这会儿,美国本土车企的供应商们正以为终于可以歇口气了,结果特朗普那关税大棒又接着延续了拜登时期的汽车供应链危机,让大家心里还挺难受的。
那为何众多美国车企中,全面排除中国零部件,偏偏是特斯拉去中国化最激烈呢?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看特斯拉的情况吧,目前还没有遇到供应链成本的巨大压力,反而是为了维护利润,不想将来面对那么高的关税,还希望继续享受美国本土市场的补贴。
2022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广为人知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并且顺利由国会通过,正式生效。
这项法案算是美国想要拉动本土新能源产业的标志性举措了,比如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清洁能源以及电动车产业的支持和补贴。
关于新能源电车,IRA法案明确指出,只要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每辆电车,其电池等核心部件全部在国内制造,就能获得7500美元的联邦补贴。
因此,特斯拉为了争取这笔补贴,考虑到关税可能影响到整车销售和公司的利润,决定对使用的中国产零部件下手,进行调整。
特斯拉的第二个原因,还是和苹果公司一样,都在用地缘战略来降低风险,做长远的布局。
对于苹果、三星、富士康这些公司而言,把供应链从中国移到东南亚、印度等劳动密集区,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共识。而特斯拉,也在跟着它们的脚步走。
特斯拉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把美国工厂的供应链往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分散转移。
从中国特供到去中国化,靠中国供应链扶持起来的特斯拉,想要做彻底切割简直是自断其臂。
2018年遇到产能交付难题的特斯拉,在上海签下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对赌协议。
特斯拉通过每年超过22亿元的纳税,还投入了接近140亿的资金,来换取上海提供的地价低于市场价的90%以及低息贷款。
正是因为这场大手笔的赌注,特斯拉才从产能的危机中及时挽救了过来。
据特斯拉最新的年度财务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一共交付了91.6万辆汽车。
而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贡献,占比超过了50%。
而在北美和德国的特斯拉工厂,也都依赖中国零部件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直到现在,特斯拉的工厂里,还是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供应链占着重要的地位,扮演着关键角色。
现如今在中国,特斯拉的供应链体系里,一级供应商已经超过400家了,其中有大约60家成功进入了特斯拉全球工厂的供应链体系。
这些供应商中,除了在中国生产的,还有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制造ModelS、Model3的企业,那里负责ModelY和Cybertruck的下线任务;另外,德国柏林超级工厂则为欧洲市场提供ModelY的供应。
在这些供应商当中,特斯拉最重视的,可算得上是全球电池巨头——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一直为特斯拉的Model3和ModelY的磷酸铁锂电池供货,这其中也涵盖了柏林工厂的生产线。
而且到2025年,美国工厂新开设的Cybertruck生产线,也会采用宁德的电池啦。
ModelY那一体化的压铸底盘,能减少20多个焊接点,完全是靠中国拓普集团给提供的轻量化技术搞定的。
除这之外,特斯拉超80%的热管理零件,都由浙江三花智控供应,而他们在零下30度的极寒热泵技术上的突破,更让特斯拉舍不得放手。
正是这个原因,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电动车,几乎全部用了国产零部件,整车的国产化比例高达少见的95%。
到2025年2月,特斯拉在上海建设的超级储能工厂——Megapack,已经正式开始投产了。
这可是特斯拉在咱们中国建的第二大工厂,还是美国以外的第一个超级储能厂,年产能高达40GWh,真不容易呀。
各种迹象都显示,特斯拉中国以及全球的生产布局和中国供应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就像马斯克在2020年参加上海工厂投产仪式时所讲的——中国的奇迹,在别的地方可是复制不出来的。
现在,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打算彻底割裂开来,势必会经历一番阵痛,招致一些反弹和反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