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特斯拉中国以“世界标杆,中国智造”为主题,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带来了全球热销车型Model 3/Y、V4超级充电桩全国首展、二代人形机器人、特斯拉电池系统等展品,全面展示其在电动车制造、储能系统、智能辅助驾驶及本土供应链协同发展领域的全球领导力。
其中,Model 3/Y在本月刚刚迎来重大产品升级,得益于电池化学配方的改进,两款车型的长续航版本增加了30-40公里不等的续航里程。
Model Y成为6月全国乘用车销冠,上海超级工厂彰显中国智造实力
截至2025年6月,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电动车突破800万辆,其中上海超级工厂贡献近一半产量,累计下线超300万辆整车,2024年交付量超91.6万辆,占全球交付量一半以上。作为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超95万辆,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签约本土一级供应商超400家,其中60余家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工厂每30多秒下线一台整车,效率全球领先,产品远销欧洲、亚太等多个市场,充分展现“上海速度”与“中国智造”的协同优势。
特斯拉Model Y在2023年、2024年连续登顶全球乘用车销冠,Model 3紧随其后,成为电动车领域全球销量第二名。据汽车媒体平台懂车帝综合统计数据,焕新Model Y以4.48万的销量成为今年6月全国乘用车销冠,它是销量排行前五名中唯一一款售价超过20万元的车型,价格更是达到第二名车型的3倍之多。这意味着特斯拉的产品价值远远大于其价格,已成为更多消费者的购车首选。
7月,Model 3/Y长续航两款产品迎来重大升级。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CLTC续航增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售价28.55万元起;焕新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CLTC续航增至750km,起售价保持31.35万元不变。7月31日前下单,还能叠加“5年0息”“8000元保险补贴(限Model 3车型)”“8000元车漆选装礼金”“1299元特享充电权益”等多重福利。
同时,特斯拉V4超充站开始在国内部署,通过优化冷却技术和充电协议,进一步提升充电效率,也可以更好的兼容其他品牌的电车,也是特斯拉在中国持续拓展和升级超级充电网络,高效服务车主所迈出的坚定一步。
储能业务爆发增长,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刷新“特斯拉速度”
除了整车制造,特斯拉的储能业务也落户上海临港。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于2025年2月投产,仅用9个月完成从开工到首台超大型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下线,再次刷新“特斯拉速度”。工厂年产1万台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相当于50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目前产品已出口亚太市场,从而助力当地电网稳定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
2025年6月,特斯拉与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奉贤区人民政府及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吉瓦时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标志着特斯拉在储能领域的深耕与“中国智造”的全球竞争力。
Megapack以高能量密度、模块化设计和长达20年的质保服务为核心优势,提供即插即用的电网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公用事业、商业及工业场景。目前,储能业务已经成为特斯拉新的增长引擎,2024年储能设备装机量同比增长超125%,2025年一季度全球储能系统装机量达10.4GWh,同比增长154%,创历史新高。
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打造10倍安全的交通
2025年6月22日,特斯拉在得州奥斯汀正式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焕新Model Y作为首批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使用,开始接送首批乘客。6月28日,特斯拉创造历史:一辆焕新Model Y从得州超级工厂出发,全程无人驾驶、无远程操作,自主驶出停车场,穿梭城市道路,上下高速公路,最高时速达115km/h,30分钟后平安抵达客户家门口,完成全球首次车辆自主交付。特斯拉目前在售车型都具备到升级至智能辅助驾驶(无驾驶员监管版)的硬件能力。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采用通用化AI解决方案,不依赖高精度地图,而是通过摄像头和神经网络模拟人类视觉。这种方法使AI能在未知或极端场景下做出正确决策。他强调,完全自动驾驶的核心在于AI的泛化能力,能应对从常规到极端的各种驾驶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依赖车辆摄像头与自研AI芯片协同运作,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处理海量数据,实现自动驾驶。纯视觉方案成本低,无需额外昂贵传感器,且更贴合人类感知逻辑。通过大量真实世界数据训练,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具备跨地域、多场景部署能力。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累计行驶里程超35亿英里(约56亿公里)。得州Cortex超算集群已集成5万颗英伟达H100 GPU,年内将扩容至10万颗,跻身全球前五大AI训练集群。根据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安全报告,美国平均每113万公里发生1起碰撞事故,而开启智能辅助驾驶的特斯拉车辆平均每1197万公里发生1起碰撞,安全性能约为普通车辆的10.6倍。
特斯拉以“不碰撞”为目标,通过端到端神经网络架构和海量数据训练,持续提升智能辅助驾驶安全性能。
全部评论 (0)